送别歌是谁写的?

美好瞬间 2024-08-07
导读《送别长亭外》是作者李叔同写的一首歌曲,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种美国歌曲在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歌词如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

《送别 长亭外》是作者李叔同写的一首歌曲,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种美国歌曲在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

送别歌是谁写的?

歌词如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扩展资料

《送别》及李叔同(弘一法师):戊戌而下,及至五四,在中国当时文化人中,有一类很特别的人物,李叔同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国广告画始祖,使用教学美术的第一人,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传播西洋音乐的先驱者,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小杂志。

他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被称为民国第一奇才、第一全才,又是第一高僧。早在1905年李叔同就创作出版了《国学唱歌集》,为同时期歌曲精品。

李叔同之歌曲《送别》最具代表,影响最大,且故事特别多。?弘一法师在写《送别》这首歌词时,还有一段动人传说故事。“天涯五好友”之许幻园在木年冬天的旧上海,因破产挥泪向李叔同道别。随后,李叔同含泪写下《送别》这首传世佳作。

“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李叔同的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蕴藏着禅意,给人启迪,宁静淡雅。李叔同的词象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纯净,淡中知真味。

《送别》用了美国J.P.奥德韦“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歌词受日本词作者犬童球溪《旅愁》的影响。我国**《早春二月》(1964)和《城南旧事》(80年代中)曾将《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

百度百科-送别

人生哲理故事和感悟

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孙中山

2) 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孙中山

3) 革命军的责任是要把不平等的世界打成平等的。--孙中山

4) 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 -- 茅盾

5) 奋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为。 -- 茅盾

6) 奋斗之心人皆有之。 -- 李叔同

7) 奋斗是万物之父。 -- 陶行知

8) 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 作者: 陶行知

9) 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 作者: 陶行知

10) 贤者有言,一个人到处分心,就一处也得不到美满的结果;这样的人若遇事不顺意,岂足为怪? -- 佚名

11) 航海远行的人,比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 李大钊

12)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作者: 李大钊

13)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玉,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作者: 李大钊

14)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作者: 鲁迅

无言共对疏淡如水什么意思

1、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一:一亲一疏

夹山善会禅师和定山神英禅师边走边谈论法义。定山禅师说:“人在生死流转中,若能时时体会世间一切皆虚妄,连佛性也不执著,就能超越生死。”夹山不甘示弱,也表示自己的见地:“人在生死流转中,若能当下看见自己的佛性,就不会被生死所迷惑,就能超越生死。”

两人一起上大梅山拜见大梅法常禅师,并陈述各自的见解。夹山问大梅法常禅师:“我们两个人的见解,不知道谁的才对?”“一亲一疏。”意思是一个说得比较对,另一个说得比较差。夹山问:“是哪一个人比较对呢?”大梅法常禅师回答:“你们先回去吧,明天再说。”

第二天一大早夹山禅师又去追问大梅法常禅师:“到底哪一个人的论点比较对?”大梅法常禅师大喝:“对的人不会来问,来问的人就是不对。”

人生感悟禅是超越两边,不立不废,直指人心的法门。夹山认为超越生死,必须心中有佛,定山认为解脱生死,连“佛”的概念都要空除。一有一无的说法,就好比说“只剩半杯水”和说“还有半杯水”,只是观点不同而已。

夹山不明白,非要问个对与错,于是落入言语、思想的分别,难怪大梅法常禅师要呵斥他不对了。禅一问是非对错,当下便落入二元对立。因此,学禅者如果还执著于好坏、是非、对错、大小这种种差别相,就会与禅心相违,背道而驰。

2、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二:水车上的禅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感到口渴,路遇一名青年在池塘里踩水车,于是上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样居无定所到处行脚,我会找一个地方隐居,好好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禅师含笑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数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全村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届时没有责任的牵绊,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看破红尘出家了。”无相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请告诉我,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呢?”

青年说道:“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完全离开水面又车不上水来。”无相禅师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已说明了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如纯然出世,自命清高,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青年听后,欢喜不已地说:“禅师您这一席话,真使我长知识了。”

人生感悟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如纯然出世,自命清高,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

3、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三:弘一法师鞠躬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弘一法师(李叔同)就最讲认真,凡事皆认真。叶圣陶之孙叶兆言《陈旧人物》载:有次给学生上音乐课,一群学生围着他,看他弹琴,有个学生放了一个臭屁,熏得大家分神。下课了,李叔同十分认真地说:“以后方便,请到外面去。”说完向大家深深一鞠躬。

上课时,有同学出门时重重摔门,他立刻追上去,满脸和善地请他不要如此,照例认认真真一鞠躬。学生们说,李先生的鞠躬比什么都厉害。

有个学生偷了同学东西,学监夏尊求教对策。李说,这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监应先向学生认错,然后宣布偷者站出来,如没人站出,老师就谢罪自杀,君子无戏言,说得这么重,学生定会站出来。夏是李的好友,虽认同李的说法,但顾虑学生不站出来当如何。李叔同非常认真地说:“那就自杀,不能欺骗学生。”夏上有老下有小,犹豫了一天,还是取了别的办法。

刘质平是李叔同的音乐传人,在日本留学无经济来源。为帮助弟子并使他放心,李叔同认认真真给弟子写了一封信,细报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让刘质平吃了定心丸。李叔同后来出家做和尚,出家前,备了一大笔款子,供刘读书至毕业。款未凑齐时,李写信说:“此款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

人生感悟上述四例,充分说明李叔同“凡事认真”、“最讲认真”。对此,人们可能有不同看法,觉得他是否有“小题大做”之嫌,对待生命是否有失敬畏、过于轻率。但其认真精神难能可贵,非常人所能。最后一例,简直令人五体投地。

4、人生哲理小故事篇四:三棵树的梦想

从前,有三棵树,它们都有各自的梦想。第一棵树想成为一只聚宝盒,里面装着金银珠宝等世界上一切珍贵的东西。第二棵树想被建造成一艘雄伟的大船,上面载着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第三棵树想长成世界上最高的一棵树,这样便能离上帝更近。

许多年过去了,来了一群伐木工。第一棵树被砍倒,伐木工说:“这棵树看上去很结实,我要把它卖给木匠。”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木匠会做聚宝盒。第二棵树被砍倒,伐木工说:“这棵树看上去很结实,我要把它卖给船厂。”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船厂会做大船。

第三棵树看到伐木工走近自己的身边时,非常害怕,因为只要伐木工将它砍倒,就意味着它的梦想破灭了。但是,它还是被砍倒了,伐木工说:“我暂时还没有想到用它干什么,先砍倒再说吧。”

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有没有梦想成真呢?第一棵树被木匠做成了马槽,用来装马的饲料。第二棵树被船厂做成了渔船,用来给渔民出海打鱼。它们的结局和第三棵树一样,离梦想很远。

然而,有一天,马槽边来了两个人,是一对夫妻,女的生下了一个男孩,男孩无处安放,就放在了马槽里。第一棵树忽然明白,对这对夫妻而言,男孩便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几年后,有几个人爬上了搁置在海边的渔船。从他们的谈话中,第二棵树了解到,这些人当中有一个是刚刚打了败仗的国王。因为有了这条渔船的相救,后来国王东山再起,成为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而第三棵树则在当地建教堂时被做成了十字架,教堂是人世间离上帝最近的地方。

人生感悟当梦想偏离了我们预先设计的路径时,别心灰意冷,因为有时梦想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变为现实。

5、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五:善恶只在一念间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交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断。打断他的是武士嘶哑而恳求的声音:“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老僧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但渐渐地他睁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武士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铁锈斑斑,一看就知道没有好好保管。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

武士恶地骂了一句,然后“刷”地拔出剑来,举到老僧头上。他满脸血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头。利剑将要落下,老僧忽然轻轻地说道:“这就是地狱。”霎时,武士惊愕不已,肃然起敬,对眼前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他的老僧充满怜悯和敬意。他的剑停在半空,眼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这就是天堂。”老僧说道。

人生感悟善恶常在一念之间。一切恶念、恶言、恶行,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地狱;一切善念、善言、善举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天堂。如果都能弃恶从善,即使是地狱也能成为天堂。因此,每个人都要静坐常思己过,经常检点审视自己的内心,摒除心中的恶念,放弃伤人的恶言、恶行。让自己的心灵纯净,才会得到内心的真正平静和安宁。

扩展资料:

生命的价值的故事: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

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哲理故事

人生与哲理的故事

意思就是没有话说,关系淡淡的如白水一样。

类似:君子之交淡如水。

意思:君子之间的的交际应该平淡如水,有一个朋友就好。

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山木》。

原文:君子之交淡如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际来往应该是平淡的,像水一样。人在这一生当中得到一个知己就好。

相关介绍:?

出自弘一大师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法师有遗偈一式两份,一寄夏丏尊,一寄刘质平。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法师对联语也有浓厚兴趣,并有极高的鉴赏和创作水平。尤其是出家后,大师为各地寺院和缁素撰写的诸多嵌字联语,更表现出他的奇思妙想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他在宣传佛法导引终生佛化过程中,将联语这一形式作为劝人为善的巧妙手段。他书写的那些内容深刻、极富哲理的名联,现也成为警示后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表现友情、离情别意和含有哲理的诗句,个一句.

Ⅰ 人生哲理故事和感悟

1、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一:一亲一疏

夹山善会禅师和定山神英禅师边走边谈论法义。定山禅师说:“人在生死流转中,若能时时体会世间一切皆虚妄,连佛性也不执著,就能超越生死。”夹山不甘示弱,也表示自己的见地:“人在生死流转中,若能当下看见自己的佛性,就不会被生死所迷惑,就能超越生死。”

两人一起上大梅山拜见大梅法常禅师,并陈述各自的见解。夹山问大梅法常禅师:“我们两个人的见解,不知道谁的才对?”“一亲一疏。”意思是一个说得比较对,另一个说得比较差。夹山问:“是哪一个人比较对呢?”大梅法常禅师回答:“你们先回去吧,明天再说。”

第二天一大早夹山禅师又去追问大梅法常禅师:“到底哪一个人的论点比较对?”大梅法常禅师大喝:“对的人不会来问,来问的人就是不对。”

人生感悟禅是超越两边,不立不废,直指人心的法门。夹山认为超越生死,必须心中有佛,定山认为解脱生死,连“佛”的概念都要空除。一有一无的说法,就好比说“只剩半杯水”和说“还有半杯水”,只是观点不同而已。

夹山不明白,非要问个对与错,于是落入言语、思想的分别,难怪大梅法常禅师要呵斥他不对了。禅一问是非对错,当下便落入二元对立。因此,学禅者如果还执著于好坏、是非、对错、大小这种种差别相,就会与禅心相违,背道而驰。

2、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二:水车上的禅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感到口渴,路遇一名青年在池塘里踩水车,于是上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样居无定所到处行脚,我会找一个地方隐居,好好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禅师含笑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数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全村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届时没有责任的牵绊,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看破红尘出家了。”无相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请告诉我,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呢?”

青年说道:“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完全离开水面又车不上水来。”无相禅师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已说明了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如纯然出世,自命清高,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青年听后,欢喜不已地说:“禅师您这一席话,真使我长知识了。”

人生感悟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如纯然出世,自命清高,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

3、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三:弘一法师鞠躬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弘一法师(李叔同)就最讲认真,凡事皆认真。叶圣陶之孙叶兆言《陈旧人物》载:有次给学生上音乐课,一群学生围着他,看他弹琴,有个学生放了一个臭屁,熏得大家分神。下课了,李叔同十分认真地说:“以后方便,请到外面去。”说完向大家深深一鞠躬。

上课时,有同学出门时重重摔门,他立刻追上去,满脸和善地请他不要如此,照例认认真真一鞠躬。学生们说,李先生的鞠躬比什么都厉害。

有个学生偷了同学东西,学监夏尊求教对策。李说,这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监应先向学生认错,然后宣布偷者站出来,如没人站出,老师就谢罪自杀,君子无戏言,说得这么重,学生定会站出来。夏是李的好友,虽认同李的说法,但顾虑学生不站出来当如何。李叔同非常认真地说:“那就自杀,不能欺骗学生。”夏上有老下有小,犹豫了一天,还是取了别的办法。

刘质平是李叔同的音乐传人,在日本留学无经济来源。为帮助弟子并使他放心,李叔同认认真真给弟子写了一封信,细报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让刘质平吃了定心丸。李叔同后来出家做和尚,出家前,备了一大笔款子,供刘读书至毕业。款未凑齐时,李写信说:“此款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

人生感悟上述四例,充分说明李叔同“凡事认真”、“最讲认真”。对此,人们可能有不同看法,觉得他是否有“小题大做”之嫌,对待生命是否有失敬畏、过于轻率。但其认真精神难能可贵,非常人所能。最后一例,简直令人五体投地。

4、人生哲理小故事篇四:三棵树的梦想

从前,有三棵树,它们都有各自的梦想。第一棵树想成为一只聚宝盒,里面装着金银珠宝等世界上一切珍贵的东西。第二棵树想被建造成一艘雄伟的大船,上面载着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第三棵树想长成世界上最高的一棵树,这样便能离上帝更近。

许多年过去了,来了一群伐木工。第一棵树被砍倒,伐木工说:“这棵树看上去很结实,我要把它卖给木匠。”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木匠会做聚宝盒。第二棵树被砍倒,伐木工说:“这棵树看上去很结实,我要把它卖给船厂。”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船厂会做大船。

第三棵树看到伐木工走近自己的身边时,非常害怕,因为只要伐木工将它砍倒,就意味着它的梦想破灭了。但是,它还是被砍倒了,伐木工说:“我暂时还没有想到用它干什么,先砍倒再说吧。”

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有没有梦想成真呢?第一棵树被木匠做成了马槽,用来装马的饲料。第二棵树被船厂做成了渔船,用来给渔民出海打鱼。它们的结局和第三棵树一样,离梦想很远。

然而,有一天,马槽边来了两个人,是一对夫妻,女的生下了一个男孩,男孩无处安放,就放在了马槽里。第一棵树忽然明白,对这对夫妻而言,男孩便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几年后,有几个人爬上了搁置在海边的渔船。从他们的谈话中,第二棵树了解到,这些人当中有一个是刚刚打了败仗的国王。因为有了这条渔船的相救,后来国王东山再起,成为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而第三棵树则在当地建教堂时被做成了十字架,教堂是人世间离上帝最近的地方。

人生感悟当梦想偏离了我们预先设计的路径时,别心灰意冷,因为有时梦想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变为现实。

5、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五:善恶只在一念间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交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断。打断他的是武士嘶哑而恳求的声音:“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老僧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但渐渐地他睁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武士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铁锈斑斑,一看就知道没有好好保管。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

武士恶地骂了一句,然后“刷”地拔出剑来,举到老僧头上。他满脸血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头。利剑将要落下,老僧忽然轻轻地说道:“这就是地狱。”霎时,武士惊愕不已,肃然起敬,对眼前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他的老僧充满怜悯和敬意。他的剑停在半空,眼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这就是天堂。”老僧说道。

人生感悟善恶常在一念之间。一切恶念、恶言、恶行,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地狱;一切善念、善言、善举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天堂。如果都能弃恶从善,即使是地狱也能成为天堂。因此,每个人都要静坐常思己过,经常检点审视自己的内心,摒除心中的恶念,放弃伤人的恶言、恶行。让自己的心灵纯净,才会得到内心的真正平静和安宁。

(1)人生与哲理的故事扩展阅读:

生命的价值的故事: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

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Ⅱ 有关人生哲理的经典故事

NO1.晚年

有一位老人,用了毕生的积蓄,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古董。

他的老伴过世得早,留下三个孩子,可孩子长大后都出了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 孩子不在身边,所幸老人还有个学生,跟进跟出地伺候他。

许多人都说:

“看这年轻人,放着自己的正事不干,成天陪着老头子,好像很孝顺的样子。谁不知道,他是为了老头子的钱。”

老人的孩子们,也常从国外打来电话,叮嘱老父亲要小心,不要被学生骗了。

“我当然知道!”老人总是这么说,“我又不是傻子!”

终于有一天,老人过世了,律师宣读遗嘱时,三个孩子都从国外赶了回来,那学生也到了。

遗嘱宣读之后,三个孩子都变了脸,因为老人居然糊涂到把大部分的收藏都给了那个学生。

老人的遗嘱写着:

“我知道我的学生可能贪图我的收藏,但是在我苍凉的晚年,真正陪我的是他。

就算我的孩子们爱我,说在嘴里、挂在心上,却不伸出手来,那真爱也成了爱。

相反,就算我这个学生对我的情都是的,到帮我十几年,连句怨言都没有,也就算是真的!”

NO2.炫耀

一老头骑三轮蹭了路边停的一辆路虎, 正愁眉苦脸时,这时走过来一个路人。 路人问:赔得起吗?

老头:赔不起!

路人说:赔不起还不跑,等人家来找你啊!

老头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这时,这个路人拿出钥匙开着路虎走了!

人一生当中,最大的炫耀,不是你的财富,也不是你的精明,更不是你的手段,而是一种简单的理解和体谅!

NO3.借钱

老大的俩双胞胎儿子考上了大学,光学费就一万多。

老大东跑西颠,跑细了腿儿,也没把钱凑够。

为这事,老大吃不香,睡不安,愁起满嘴的燎泡。

媳妇说,该借的都借了。实在不行,你跟老二张个口吧。

老大一听,咧了嘴。

老大说,前年,老二盖鸡场鸭场,跟咱借两千块,可咱连百十块都没借给他。这个时候找他,我咋张得开口?

那……咱儿子的大学就不上啦?

老大点支烟,地抽几口,烟雾缭绕,罩着老大那张愁苦的脸。这时,有人敲门。老大开门一看,竟是老二。老二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风尘仆仆地站在门口。

把老二让进屋,老大说,老二,你咋来啦?

老二放下鸡,放下鸭,抹一把头上的汗说,听说俩侄子考上了大学,担心哥凑不够学费,就给哥送来三千块……说着,老二从口袋里掏出厚厚一沓钱,放在面前的桌子上。

老大羞愧难当,一张脸涨成红高粱。老大说,老二,哥对不起你……前年你盖鸡场鸭场,跟哥借两千块钱,可我……

老二摆摆手说,哥的家境我知道,嫂子有病,俩侄儿要上学,你打工也挣不了几个钱……再说,你前年不是还借给我五百块吗?

五百块?老大一头雾水。

对呀。老二说,哥,你忘了吗?那五百块,是你托咱娘捎给我的啊……

NO4.散步

一女在违背父亲意愿下结婚,离婚,父女反目,生活贫困并携一子。

其母心慈,劝女儿趁其父散步的空闲带着儿子回家吃顿热饭,于是便常带着儿子刻意避开父亲回娘家吃饭。

直到一日下雨,父女两人在社区偶然相遇回避不及,父亲尴尬道:

“以后回家吃饭就别躲躲藏藏的,害得我下大雨都得出来!”

NO5.买鞋

一个贪心者上街去买鞋,心想拣一便宜点的。不料,店主说:“我这里的鞋一元钱不要,随你穿走,但有一条件,就是你在三天内不能说话。”

太好了!贪心鬼认为这太上算了,于是挑了一双500元的鞋子,不声不响就回家了。妻子问他多少钱,他一言不发,再三问,还是不说话。

家人着急了,去请医生,医生询问他,他也咬着牙不说话,医生也慌了,认为这是怪病,无法医,他的妻子吓坏了。

三天到了,鞋匠来到他家,先与他妻子谈了一会儿。然后又单独进屋对贪心鬼说:“时间已到,你可以说话了。”说完便告辞了。

那贪心鬼把这件事情说给妻子听,并且眉飞色舞地对妻子说:“太好了,只是三天不说话,白白得了一双好鞋,500元啊。”

妻子听了,瞪了眼:“什么?刚才鞋匠说他会治哑巴,已拿走了一千元啊!”

NO6.显摆

一天,一个博士坐船欣赏风景。

在船上,博士问渔夫:“你会生物吗?”

渔夫说不会。

博士就说:“那你的生命就要失去4分之1了。”

过了一会儿,博士又问:“你会哲学吗?”

渔夫还是不会。

博士有说:“那你的生命又要失去4分之1了。”

又过了一会儿,博士又问了:“你会科学吗?”

渔夫仍然不会。

就在这时,狂风乱作,卷来一股巨浪。

渔夫问博士:“你会游泳吗?”

博士说:不会。

渔夫说:“那你的生命就要玩完了!”

NO7.感谢

一辆轿车从度村出来后,在乡村的泥道上抛锚了,身穿名牌西服的车主焦急地对围观的人喊着:你们有谁愿意帮我爬进车底锁一下螺丝啊?

原来他车子的油管出了问题,漏出来的油已经流到地面,而那里离最近的加油站有上百公里,难怪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身旁的女子鼓吹着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于是他赶紧掏出一张大钞:谁帮我锁紧,这钱就是他的了!

围观的人群里有个小伙子动了一下,却被他的同伴拉住:别相信有钱人的话!

这时只见一个小孩子走了过去,说:我来吧!

操作很简单,小孩在那人的指挥下不到一分钟就锁好了,爬出来后他就用期待的眼神看着那人,男人刚想把那张钞票递给小孩,却被女人喝斥住了:你还真打算给他啊?给他一点零钱就好了!

于是男人从女人手里接过零钱后递给小孩,小孩摇了摇头。

听见人群中的嘘声,男人只好拿出大钞,小孩子竟然还是摇头,男人有些生气了:你嫌少?再嫌,钱都不给你了。不,我没有嫌少,我的老师说,帮助人是不要报酬的!

男人很纳闷:那你怎么还不走?

小孩说:我在等你跟我说谢谢!

NO8.送礼

小伙拎了两条烟,摸黑来到村主任家,他想找村主任给他批块宅基地。

村主任正在看电视,明白小伙的来意后,笑着把小伙拎来的烟挡回去,不说批,也不说不批。

隔几天,小伙掂着两瓶酒,再次走进村主任家。还跟上次一样,村主任笑着把小伙掂来的酒挡回去,不说批,也不说不批。

小伙心里直发毛,村主任到底啥意思?

小伙要走,被村主任拦下。村主任说,小伙,你家有粮食吗?

小伙是村里的种粮大户,家里有的就是粮食,满满两大粮仓,少说也有三万斤。闹了半天,船原来弯在这里。小伙笑眯眯地说,主任想要粮食啊,咋不早说?我这就回去扛几袋过来……

几袋不要,一袋就好。今天太晚,明天一早吧。

于是,第二天一早,小伙就扛着一袋粮食跨进村主任家的院门。

村主任迎出屋,对小伙说,我这几天腰疼,扛不得东西,家里搁粮食不方便,你就帮我扛个地方吧。

小伙说,行。

村主任又说,小伙你还扛得住吗?要不歇歇?

小伙咬着牙帮骨说,扛得住,扛得住……

出了门,村主任在前边走,走得脚步腾腾;小伙在后边撵,撵得东倒西歪。

左拐,右拐,照直走……

村主任站下,用手朝前边一指说,到了,小伙你扛进去吧。

小伙抬头一看,傻眼了——前边的破土屋里,住着小伙的娘……

NO9.相濡

退休在家后,老伴最爱从早到晚数落我又老又胖好吃懒做。

今早起床我突然咳嗽并吐出一口鲜血,他看到后整个上午没有说出一句话,闷闷的抽烟。

中午拉我去了医院,最后得知那是我牙龈发炎口腔出的血,

他立马就站在医院怒骂我:”你这个没用的胖老太婆……”只是没骂完,他的眼眶已满是泪水......

NO10.破碗

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

趵突泉的泉水清澈、甘甜如汁,行人经过时常用手掬一捧泉水喝。

附近千佛寺的一名老和尚见此情景,拿了一个有缺口的碗放在泉台上,人们就能用这只破碗舀泉水喝。

一天,有位富商来趵突泉游玩,见人们用破碗喝泉水,心想:“如此灵秀之地,怎能放一个破碗?”于是他让随从买来一只精美的瓷碗换掉了原来的破碗。

富商自认为做了一件好事,心满意足地离去。但第二天,有人用瓷碗喝过泉水后就把它拿走了。其他人又只能用手掬水喝。

几日后,富商又来到趵突泉,发现自己买的瓷碗不见了。

正纳闷时,他看到老和尚拿着一只碗走过来,用石头把碗敲出了一个缺口,再放在泉台上。

富商忙上前问:“您为何要把碗敲破?名泉当配好碗,我前几日就放了一只好碗在此。”

老和尚笑着摇摇头:“好碗让人贪心,很快就会被拿走,反而是我的碗,正因为残破,所以谁都不会打它的主意,才能长久放在这里,供人使用。”

富商恍然大悟。完美的东西并非适用所有环境,而适用的东西也无需苛求完美!

Ⅲ 含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越多越好。

人生哲理小故事

一、让失去变得可爱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秘诀:成功者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价值。

二、请不要开错窗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秘诀:打开失败旁边的窗户,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

三、人生的秘诀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

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不要悔。

秘诀: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

四、司机考试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说。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秘诀: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五、狮子和羚羊的家教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

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

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秘诀:记住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

解读李叔同的落花表达的哲理

友情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3、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8、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离情别意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纷,纷,纷,纷,纷,纷 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 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暝,芬菲菲以争妍; 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 春残,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 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入题便用了六个单音节的“纷”字,以声状物,来描绘落花之多和花落之速;跟着又用六个“寂”字陡然一转,把人们带入了寂然无声的境界。诗人在这里用两种境界的反差,营造了哲理性的氛围,所谓落尽繁华,归于岑寂。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世间万事万物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他在曲的中段无限感慨地描述时序更迭、春秋递嬗之后,结尾这样写道:“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朱华易消歇兮,青春不再来。”这种对“时空无奈、生命无常”的慨叹。

评论里说什么没有摆脱传统诗歌的感情窠臼,简直扯淡。感情当然是永恒主题好吧。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