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刘备经典语录__
前言
三国演义前言一
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
三国演义前言二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劭对曹操语
三国演义前言三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语
三国演义前言四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后世对诸葛亮和周瑜的评价
正文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一
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南华老仙对张角语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二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语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三
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四
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张飞对玄德、云长语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五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六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劭对曹操语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七
帝怒谓陶曰:“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独不容朕耶?”呼武士推出斩之。刘陶大呼:“臣死不惜!可怜汉室天下,四百余年,到此一旦休矣!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八
董太后宣张让等入宫商议曰:“何进之妹,始初我抬举他。今日他孩儿即皇帝位,内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权太重,我将如何?”让奏曰:“娘娘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大官,掌握军权;重用臣等:大事可图矣。”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九
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郑泰语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十
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
布曰:“恨不逢其主耳。”
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十一
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伍孚的赞颂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十二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关于杀伯奢一事,曹操对陈宫语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十三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对吕布的夸奖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十四
竖子不足与谋!------关于杀董卓一事,曹操语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十五
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十六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吕布对允语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十七
膺指融曰:“此奇童也。”
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
融即应声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
炜等皆笑曰:“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十八
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杨彪对朱儁语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十九
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刘备语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二十
王朗负固守城,难可卒拔。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其地离此数十里,莫若以兵先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孙静对孙策语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二十一
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曹操对众将语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二十二
淮南袁术;江东孙策、冀州袁绍、荆襄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皆狐兔也----曹操语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二十三
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曹操误入麦田,割发代罚,以示惩戒一事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二十四
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对陈宫的赞颂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二十五
操曰:“汝为清白,谁为污浊?”
衡曰:“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二十六
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后世对平的赞颂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二十七
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
次日,早朝见帝。帝见关公一纱锦囊垂于胸次,帝问之。关公奏曰:“臣髯颇长,丞相赐囊贮之。”帝令当殿披拂,过于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为“美髯公”。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二十八
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沮授对袁绍的失望之情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二十九
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关羽留书曹操,去寻刘备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三十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关羽留书曹操,去寻刘备,后世对关于的评价
三国演义关于刘备的问题
一、诸葛亮
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3、是高尚人格和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二、刘备
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
2、忠义不二的仁义之士。
3、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
三、关羽
1、关二爷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2、关羽是一个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四、张飞
1、生性耿直、精犷;但是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2、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勇猛无畏。
3、粗中带细的一员武将。
五、赵云
1、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一员猛将。
2、有着极高的操守和以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3、对事物有独立思考和见解,是有勇有谋的武将。
六、孙权
1、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2、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3、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七、周瑜
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2、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
八、吕布
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
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九、曹操
1、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
2、但他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
十、马谡
1、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
2、马谡死书,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意见。
十一、司马懿
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
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
十二、陆逊
1、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
2、陆逊还治国安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十三、姜维
1、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
2、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
3、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十四、魏延
1、魏延称得上是一员武功高强的大将,但他轻敌狂妄,行事卤莽。
2、他还居功自傲,听不进劝阻,追逐名利。
3、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
十五、貂蝉、糜夫人、孙夫人
1、貂蝉是一个聪慧机敏、知恩图报、忠义、勇敢的奇女子。
2、糜夫人的果敢坚决、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真的是许多男子都不及其万一的。
3、孙夫人也是一位忠贞、坚毅、刚烈、聪慧的女中豪杰。
十六、董卓
1、董卓是一个凶狠残暴、荼毒百姓的乱世奸臣。
2、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
3、董卓还是一个气量狭小、性情暴戾之人。
十七、王允
1、王允是一个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
2、他还是一个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的贤臣。
十八、杨修
1、杨修为人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博闻强记。
2、他恃才放旷,好卖弄学问,藐视他人.最终被曹操所杀。
十九、袁绍
1、袁绍是一个娇纵自负、遇事武断又缺少谋略的人。
2、他生性多疑、遇事不决,根本听不进忠臣之言。
二十、刘禅
1、后主刘禅是一个无才无德、昏庸孱弱的庸人。
2、他还只知道放纵享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
3、刘禅不辩是非,听信谗言,任用奸臣,猜忌忠良,最终落得束手称臣,被天下耻笑的下场。
二十一、曹丕
1、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的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
2、他更是一个为了争权夺利可以不择手段,残害手足的凶残狠毒之人。
二十二、鲁肃
1、目光长元、有雄才大略的统帅。
2、他的性格中又有忠厚诚恳近乎愚钝、优柔寡断的一面,也常常被人加以利用。
3、此外鲁肃还是一个胸襟广阔、举贤任能、爱情人才、处处以国家为重的社稷之臣。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
参考资料:
新三国经典语录有哪些?
陈寿在<三国志>里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应该算是对其比较客观的评价.演义里对其形象的刻画有点过,因为是宣扬正统思想的作品,所以才会有"宽仁长厚近乎伪善"的评价.其实刘备身上还是有许多值得现代人学习的优点的,比如他锲而不舍,屡败屡战,礼贤下士,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价值观等等.
难怪刘备能草根创业成功,你看他说的两句名言就不简单
经典语录:
刘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欲哭无泪) 。
王允府下人:曹将军!曹将军!
曹操:眼皮一眨,老母鸡变鸭。
董卓:袁绍这个!
董卓:没想到啊他(袁绍)今天纠集了十八路诸侯起兵反我。(《三国演义》中,曹操刺董之后成为第18路诸侯)
董卓:曹这个杂种!
陈宫:你的头悬赏千金,我的头才五十金。曹操:抱歉,我的太贵,你的又太便宜了。
陈宫:“孟德,我们作孽了,他们要杀的不是我们,是猪!
曹操:要杀就杀,何必犹豫呢,把自己搞得那么难受。
曹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潘凤:我的战斧已经饥渴难耐了。
王允:欲要杀禽兽必先献身于禽兽。
刘备对关羽说:你可不要大意失荆州哦!
刘备: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新三国剧情介绍:
东汉末年,朝纲混乱。内有董卓(吕晓禾 饰)巨奸权倾朝野,专横跋扈;外有黄巾军起义,撼动社稷。
时有曹操(陈建斌 饰)韬光养晦,欲为国除害。逃出京城后,曹操与各地诸侯袁绍、刘备(于和伟 饰)、孙坚等二十路豪杰会盟,共同讨伐董卓。
几番征战,董卓最终死于义子吕布(何润东 饰)之手。此时大汉气数将近,英雄豪杰皆觊觎天下,因此上演了群雄逐鹿的争霸大戏。
关羽(于荣光 饰)、张飞、诸葛亮(陆毅 饰)、周瑜、夏侯渊、陆逊、姜维、司马懿(倪大宏 饰)等风云人物相继入世,魏、蜀、吴三分天下,千古流传至今。
刘备临终前的2句话,一句成黑帮经典语录,一句成千古名言
四大名著里恐怕最火的要数就要数《三国演义》了,不光在民间广为流传,还被世界各国当成谋略书奉为珍宝,自古便有“老不读三国”的说法,就是怕人变得太事故太过算计。三国里刘备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忠厚仁慈深得民心。而刘备一生从编草席到上九五之尊极富有色彩,期间也说过很多经典语录,流传至今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
其中有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句前半段更是无数后人为人处世的准则,意思也是浅显易懂,不要因为坏事小就为所欲为,更不要因为好事小而就熟视无睹不去做它。多做好事才会有贤德的声望,只有贤德的人能让人心悦诚服。这句话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给儿子阿斗的遗言,可见刘备对刘禅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可以刘禅终究没有让刘备如愿。刘禅前期宠信宦官,无心朝政以至于有诸葛亮等能臣也不能光复汉室。后期更是骄奢*逸最后落得个乐不思蜀的称号,让姜维等人欲哭无泪。刘禅完全忘记了其父临终的嘱咐,小恶大恶都为了,小善大善都没做,失去了贤德导致最终失去了江山。
相比刘备如此正直忠厚的名言,还有一句就与其形象大相径庭了。刘关张桃园结义传为佳话,三兄弟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将义结金兰体现的淋漓尽致。关羽更是千里走单骑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一心直奔刘皇叔,张飞这样的暴脾气对刘备也是毕恭毕敬俯首帖耳唯命是从,足见三人感情的真挚和深厚。张飞守小沛的时候刘备外出去会袁绍,期间吕布在徐州称王,张飞很是不屑便借酒发疯打了吕布的心腹,最后吕布一气之下将张飞打出了小沛,张飞连夜来到刘备营中说起事情原委念到刘备妻儿还在城中不禁泪如雨下欲拔剑自刎,刘备见状立马夺过兵器说出了惊世骇俗的雷人语录“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此语一出,张飞跪倒在地感激涕零。
因此有人说刘备表面忠厚,实则虚伪,是典型的逢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过我觉得此语正好体现了刘备的仁义,在当时的环境里张飞极度自责,刘备作为张飞的上司兼大哥为了更好的安抚兄弟说出这番话也是言者无心的,如果当时他身边有女子他应该不会这样说。另外刘备当时实力不足如果在失去一员大将恐怕举步维艰,在权衡利弊想到自己待吕布不薄,吕布身边还有陈宫等正直之士断然不会迁怒妇孺,要救援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做到的,那么首要任务便是安抚张飞稳定军心。退一万步如果妻儿真的遭遇不测那已经是重大的损失了,如果再失去一员猛将那就是双重损失,刘备要成大事自然不会一错再错。对此,小伙伴们怎么看,不妨下方留言讨论。
《三国演义》经典语录
东汉末年,传承了数百年的王朝摇摇欲坠,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俗说话,乱世出英雄,在这个大多数人都想逃离的时代,有一部分胸怀大志之人,却开始崭露头角。
这些人中,有的能够统筹全局,有的能够运筹帷幄,还有的能够征战沙场,为了夺得天下,他们斗得好不热闹,好似无暇顾及其他。其实不然,这些或常在军旅,或日理万机的大能,并没有荒芜了自己的生活,他们不但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斗争,还传下了较多的至理名言。
例如曹操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之语,诸葛亮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之言。
作为一代枭雄,刘备自然也不甘落后,不过为了更好的分析他的形象,今天我们抛开正史不谈,单说演义。 在罗贯中老先生所著的《三国演义》中,他一共传下了两句名言,其中一句,不但救下了张飞的性命,还成为了当今社会中,豪气少年诠释义气的口头禅。 另一句则更为厉害,早已被写进了教科书,劝诫了无数的后人。 那么刘备传下的两句名言到底是什么呢?
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这句话出自第十五回,当时刘备已入主徐州,并收留了无处栖身的吕布。结果当刘备出征,留张飞守城的时候,吕布突袭徐州,张飞只率十八骑燕将逃走,使刘备的妻子儿女,陷在了城中。面对前来请罪的张飞,刘备倒是没说什么,但是关羽非常气愤,地数落了张飞一顿。铁骨铮铮的张飞,没有辩解,只想以死赎罪。
这时刘备突然发话了,他一面阻止张飞自刎,一面说道:“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虽然这句话在如今这个男女平等的时代,不被接受,但是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却诠释了兄弟大义。在整部中,刘备数度抛妻弃子,但是他从未负过兄弟,可见他不是说说而已。
对于少年而言,义气是最重要的东西,所以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热血沸腾的男孩,用这句话来诠释兄弟之情。不过也有人,为了更符合时代气息,对这句话进行了恶搞和改编,即“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敢动我衣服,我断你手足!”不知道刘备得知此事之后,会作何感想呢?
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说到这句话,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因为此言早已被写进了我们的教科书。这是刘备在临终之前所说的。当初关羽被东吴擒杀,张飞被部下,桃园结义誓要同生共死的三兄弟,只剩了他一人。
为了给兄弟报仇,他倾举国之力伐吴,可惜兵败,自己也命不久矣。 在弥留之际,他没有教导三个儿子弟王权术,而是留下了这句劝诫之语。 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却是为人处事的根本。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疑惑,如果这句话仅出现在了《三国演义》中,那么应该算是罗贯中的名言,不应该算刘备之语啊。其实罗老先生,在创作的时候,结合了不少史料,虽然整部作品中,虚构之处数不胜数,但是符合历史之处,也有不少,刘备的传位诏书,他虽稍有改动,但是前半部分,却是照搬,这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在其中。
刘备是一代枭雄,而非圣人,这一点从他深受刘璋信任,却在入川之后反客为主,占领益州便可以看出。但是从他流传下来的两句名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看重兄弟情义,讲求义气,且注重对后代教育的人。这一点无论是演义,还是历史,都无法否认。
1、 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着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关于西取蜀地,松对刘备语
2、 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3、 长坂桥边怒气腾,一声虎啸退曹兵。今朝江上扶危主,青史应传万载名。?后世对张飞的评价
4、 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图报效。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周瑜对孙权的遗言
5、 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曹操语
6、 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预计三分平刻削,长驱万里独徘徊。谁知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回。?在落凤坡,庞统被张任射死后,后世的庞统评价
7、 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某童谣语
8、 四白发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月,浩气卷长江。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关于宁死不降张飞一事,后世对严颜的评价
9、 生获严颜勇绝伦,惟凭义气服军民。至今庙貌留巴蜀,社酒鸡豚日日春。?关于释放严颜一事,后世对张飞的评价
10、 孔明曰: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云长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荆州危矣。吾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守荆州。云长问:那八个字?孔明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云长曰:军师之言,当铭肺腑。
11、 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乃问贾诩曰:孤欲立后嗣,当立谁?贾诩不答,操问其故,诩曰:正有所思,故不能即答耳。操曰:何所思?诩对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操大笑,遂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
12、 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老将黄忠对张合语
13、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对诸葛亮语
14、 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15、 吾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今日乃我死日也。汝可努力死战?被关羽围困,庞德对顾成何语
16、 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后世对华佗的评价
17、 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关羽被孙权围困,后世的评价
18、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后世对关羽的评价
19、 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线。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后世对关羽的评价
20、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关公庙前的某联
21、 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华佗交给吴押狱的《青囊书》,被其妻所烧毁一事,后世的评价
22、 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迟则生变矣。?王朗对帝语的近义词
23、 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次日,早朝见帝。帝见关公一纱锦囊垂于胸次,帝问之。关公奏曰:臣髯颇长,丞相赐囊贮之。帝令当殿披拂,过于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为美髯公.
24、 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沮授对袁绍的失望之情
25、 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反?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关羽留书曹操,去寻刘备
26、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关羽留书曹操,去寻刘备,后世对关于的评价
27、 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诸葛亮对刘备语
28、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刘备三访诸葛亮,后世的评价
29、 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徐庶对曹操语
30、 孔明曰:新野小县,不可久居,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备受景升之恩,安忍图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后悔何及!玄德曰: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
31、 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后世对孔融的评价
32、 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身处危难,不抛弃百姓,后世对刘备的评价
33、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34、 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曹操语
35、 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诸葛亮对鲁肃语
36、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对孙权的遗言
37、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语
38、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周瑜对蒋干语
39、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唱
40、 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为报当日之恩情,关羽放了曹操,后世的评价
41、 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经典名句
42、 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曹操对程昱语
43、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后世对诸葛亮和周瑜的评价
44、 犬豕何堪共虎斗,鱼虾空自与龙争。?关于刘岱、王忠策反刘备失利一事
45、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后世对太史慈的评价
46、 臣亮等窃以吴贼逞奸诡之计,致荆州有覆亡之祸;陨将星于斗牛,折天柱于楚地:此情哀痛,诚不可忘。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窃谓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关于刘备讨伐一事,诸葛亮语
47、 臣请以轻重大小之事,与陛下论之:陛下乃汉朝皇叔,今汉帝已被曹丕篡夺,不思剿除;却为异姓之亲,而屈万乘之尊:是舍大义而就小义也。中原乃国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兴汉室,恢复山河;今陛下置魏不问,反欲伐吴:窃为陛下不取。?诸葛瑾对刘备语
48、 丕览表毕,遂问咨曰:吴侯乃何如主也:咨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丕笑曰:卿褒奖毋乃太甚?咨曰:臣非过誉也。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
49、 此间皆是尊神地方。在生之日,家家侍奉,何况今日为神乎?老夫只望蜀兵早早报仇。今将军到此,百姓有福矣。?某老人对关兴语
50、 昔日东吴大事,全任周郎;后鲁子敬代之;子敬亡后,决于吕子明;今子明虽丧,现有陆伯言在荆州。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伯言。主上若能用之,破蜀必矣。如或有失,臣愿与同罪。?阚泽对孙权语
51、 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诸葛亮语
52、 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53、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奠同。?后世杜甫对刘备的评价
54、 适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芝对孙权语
55、 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火烧兀突骨的蛮兵,诸葛亮语
56、 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真当世之英杰也。?某南安人对姜维的评价
57、 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诸葛亮对姜维语
58、 三军无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赏,乃丞相赏罚不明也。且请寄库,候今冬赐与诸军未迟。?赵子龙语
59、 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关于挥泪斩马谡一事,诸葛亮语
60、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关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事,后世的评价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