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十大经典名言

品味人生 2024-07-05
导读我推荐鬼谷子的十大经典名言如下:1、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2、物之始终,莫贵于真。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4、深不可测,似仁似智。5、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6、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

我推荐鬼谷子的十大经典名言如下:

鬼谷子的十大经典名言

1、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

2、物之始终,莫贵于真。

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

4、深不可测,似仁似智。

5、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6、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7、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8、天地之数,以知天地之阴阳。

9、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

10、捭之贵周,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鬼谷子经典语录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 ,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

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 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 "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苏张(苏秦和张仪) 、 鬼谷一派;申、 韩一派; 杨朱一派;庄、 列一派;尹文一派。

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 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 在文化史上,他是与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先哲齐名的学术大家。

《鬼谷子》一书,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誉海内外。下面我们来赏析这部著作的50个佳句。

01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译文欲让对方发言,自己反而保持缄默,欲让对方张开,自己反而收敛,想要升高反而下降,想要获取反而给予。

02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译文别人比我强并非坏事,这样对方不会怨恨我;我比别人强并非好事,很可能因此招来祸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你的能力过于突出,难免会招致他人的妒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即便自己能力出众,也要保持谦逊的姿态,藏身于器,避免锋芒外露。

03 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

译文有智慧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面,而宁用愚人所擅长之处,只有这样才不会穷困。

04 责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过。

译文经常责备别人的人,很难交到真心的朋友;经常宽恕自己的人,很难真正改正自己的错误。君子主张严以律己宽以待

国学《鬼谷子》原文经典语录

1、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春秋鲁人仲尼闻道,但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不辞劳苦,赶赴洛阳,问道于先圣老聃。先圣论道三日,仲尼由是知道,大悟人世之理,遂立儒家之言。由此可见,“知道”二字,甚了不起。

2、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不见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3、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4、善言者,言则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可使人想所不欲想,行所不欲行;不言则神定如山,势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坠五里云雾中。此所谓不言即言,无声胜有声。

5、情心与道心其实并不冲撞。道既存在于万物之中,自也存在于世俗之情中。天地有阴阳,禽兽有雌雄,世人有男女。阳阴相合,雄雌相匹,男女相配,此乃道之常理。情心即道心,道心亦即情心。生情与修道,二者并无相碍。不悟情心,难通道理。缘到情到,缘止情止;情到心到,情止心止。

6、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7、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8、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9、机心是术,若无道心统御,术越高,行越偏,到头来不仅难成大器,只怕想保自身,也是难能。世上多少人沉迷于此,祸及自身,殃及他人。

10、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11、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12、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

13、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14、捭阖道术,皆有循依。如果揣摩已成,利弊已权,则可决定如何出言。一般说来,当因人而言。与智者言,依博;与博者言,依辨;与辨者言,依要;与贵者言,依势;与富者言,依高;与贫者言,依利;与贱者言,依谦;与勇者言,依敢。

15、天下分合,可有两种,一是名分实合,二是名合实分。武王分封,当属名分实合。西周初年,天下大势是,周天子威服四方。周公制礼,诸侯皆受王命,礼乐有序,西周四百年因而大治。然而,平王东迁之后,情势有所变化,周室式微,诸侯坐大,天下大势开始走向名合实分,终成今日不治乱局。

16、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负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然的因果。

17、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18、捭阖之术,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不言。捭阖之术,就是张口闭口之术,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最是难得。难于何处?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张口,何时应该闭口;你必须知道应该张口时如何张口,应该闭口时如何闭口。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就是这个理。

19、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20、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21、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22、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23、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24、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25、天道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之理;圣道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国、天下大同之理;人道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乐业、为人立世之理。此三道相辅相成,失此离彼。远天道,圣道困;远圣道,人道难。

26、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

27、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28、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29、所谓合纵,就是保持力量均衡。秦人若是无力,纵亲反而不成。秦人只有张势蓄力,保持强大,三晋才有危机感,才乐意合纵。三晋只有合纵,秦人才会产生惧怕,才会努力使自己更强。秦人越强,三晋越合;三晋越合,秦人越强,天下因此而保持均势,方能制衡。

30、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31、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而阳取之也。

32、圣人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33、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34、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35、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

36、去除心障,在于自觉,自觉之至,在于觉他。自觉不易,觉他也就更难了。也就是说,他障易除,心障却是难除。人无自信,他人怎么能使他自信呢?无自信者需要悟道,修心;自负者也需要悟道,修心。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龙;读书不在多,在精,在领悟,故此能修得其道。

37、一个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定要做到“审时度势”,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38、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心无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你两者都不是,有此妄念,为何要控制它呢?

39、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术在于战胜,用兵之道在于息争。故善用兵者,并不好战,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化干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千钧。

40、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41、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42、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43、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44、所谓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

45、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46、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47、知之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

48、“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万物。

49、弈棋离不开棋子,你们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块棋子,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50、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51、就剑道而论,天下只有三剑。圣剑又名天道之剑,以道为背,以德为锋,以阴阳为气,以五行为柄,上可断天光,下可绝地维。贤剑又叫天子之剑,以万民为背,以贤臣为锋,上应天道,下顺地理,中和民意。俗剑又叫人剑,以精钢为锋,以合金为背,以冷森为气,上可斩头颅,下可剁双足,中可破腑脏。

52、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

53、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

54、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55、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56、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57、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58、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59、常言道,人无完人。此话是说,凡人皆有心障,或表现为此,或表现为彼。目中无人,自吹自擂,不求甚解,好高骛远,争风吃醋,自作聪明,凡此种种,心障在于自负;行为孤僻,极少说话,也很少与人合群,此心障在于无自信。修道之本,就在于去除心障。

60、天下不治,在于人心不治。人心不治,在于欲念横溢。欲治天下,首治人心;欲治人心,首治乱象。治乱不过是个手段,治心才是务本正道。若是我等只为治乱而治乱,只以强力统一天下,纵使成功,天下非但不治,只会更乱。

鬼谷子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国学《鬼谷子》原文经典语录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为帮助大家深入了解《鬼谷子》,我为大家分享国学经典《鬼谷子》原文及经典语录如下:

 鬼谷子原文

 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朝,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进行谋划、分析,计算准确了以后再实行“飞箝”之术。古代那些善于通过背离一方、趋向一方而横行天下的人,常常是掌握了四海之内的各种力量,控制了各个诸侯,促成“忤合”转化的趋势,然后达成“合”于圣贤君主的目的。过去伊尹五次臣服商汤,五次臣服夏桀,其行动目的还未被世人所知,就决定一心臣服商汤王。这就是懂得天命的制约,所以才能归顺一主而毫不犹豫。

 与人相处,要学会察言观色;处世行事,要学会看清形势。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心、无往不利。自古以来,大凡有志之士,都一心想博取功名,成就一番事业,从而光宗耀祖,千古留名。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很多人虽然满腹才情、才华横溢,却仅仅因为自己没看清世事,或功败垂成、或不受重用、或遭贬谪、或人与交恶,更严重者,甚至招致杀身之祸。

 鬼谷子说:“先谋虑计定,后行飞箝之术。”他的意思就是说,做任何事时,都要先看清形势,然后再采取行动。如果你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看不清形势,而贸然发表言论或不满,自然就会与对方交恶。但,如果你看清了形势,然后采取了明智的策略加以解决的话,自然就会避免与人发生冲突。正像有句话说:“两斗皆仇,两和皆友。”如果双方为小事计较起来也就心存隔阂,不欢而散了。同样,在一些是非原则问题上,如果双方谦让就能达到双赢,皆大欢喜。

 想要做大事,就必须要看清形势,只有在大形势上把握了主动权,才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能在别人看不到机会的时候寻找到发展的机会,在别人不能谋取到利益的地方赚取利益。这就是曾国藩的`为官之道。

 无头的苍蝇总是乱飞一气,结果却怎么也飞不出那个囚禁它的玻璃杯;大象闯进蜡像馆,只顾乱撞一通,最后馆里的一切搞得一团糟。看不清形势,就贸然行动,绝非明智之举,我们必须加以警惕。

 世上所有聪明之人,如曾国藩之流,都深通“先谋虑计定,后行飞箝之术”的道理。混迹于社会之中,难免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看不清形势而任意为之,无异于是在断绝自己的后路。俗话说得好:“冲动是魔鬼。”当魔鬼向我们狰狞地伸出爪牙时,我们能保证自己全身而退吗?如若不能,就请向曾国藩取经吧,孔子不是也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吗?

 《鬼谷子》原文经典语录

 1、故捭(1)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2)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2、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3、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4、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5、巇(3)者,罅(4)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6、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後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後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7、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後乃权量之。

 8、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9、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10、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11、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12、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13、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14、圣人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後,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15、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16、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17、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18、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19、「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20、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21、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22、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23、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24、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25、经起秋毫之末,挥之於太山之本。

 26、用於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27、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28、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29、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

 30、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31、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32、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33、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於事而合於计谋,与之为主。合於彼而离於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於此,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术也。

 34、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後以之求合。

 35、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36、故谋莫难於周密,说莫难於悉听,事莫难於必成。

 37、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38、常有事於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39、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

 40、圣人谋之於阴,故曰「神」;成之於阳,故曰「明」。

 41、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42、为强者,积於弱也;为直者,积於曲;有馀者,积於不足也。

 43、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而阳取之也。

 44、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

 45、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46、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

 47、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

 48、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

 49、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50、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

《鬼谷子》的经典语录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一生中名言名句、经典语录非常多。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是说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己开始,只有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是说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是让人感觉深沉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是可以托之以机密大事的。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是说人的欲望不能太多,这样思维就不能集中,无法完成更大的目标。

鬼谷子经典名句100句

1、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2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3、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4、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5、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6、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7、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8、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9、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10、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11、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12、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13、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14、圣人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15、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16、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17、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18、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19、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20、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21、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22、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23、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24、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25、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26、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27、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28、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29、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

30、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31、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32、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33、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34、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35、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36、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37、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38、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39、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

40、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41、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42、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

43、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44、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

45、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46、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

47、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

48、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

49、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50、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鬼谷子曾经说的那段最著名的话是什么?

鬼谷子经典名句如下:

1、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2、所处环境是命,所逢机遇是运。

3、知之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

4、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5、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

6、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7、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8、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9、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

10、故终曰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

11、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12、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13、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14、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15、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16、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7、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鬼谷子:引人深思的三句精华语录,句句道尽人生真谛

鬼谷子经典语录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

1、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事,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与利,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

2、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

3、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也。

4、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5、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

6、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7、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事度之往事。

8、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

9、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

10、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

11、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12、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13、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14、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欲高反下,欲取反

15、、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之有无;料人民多。

16、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

17、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

18、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19、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义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

20、说之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者;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21、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

22、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别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网也。

23、损兑者,几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

24、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25、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26、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

27、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28、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29、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30、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31、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32、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33、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34、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

35、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36、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37、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38、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39、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40、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41、近而疏者,志不合也。

42、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

43、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

44、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

45、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46、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

47、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

48、人之情,出言则欲

人生最大的资产是希望,最大的破产是绝望。如果你有勇气,面对惊涛骇浪也不会沉沦,如果你是懦夫,即便风平浪静也会溺水。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态度: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鬼谷子面对人生的态度值得我们推崇,处江湖之远,却智怀天下;居谋算之高,却息隐山林。在战国的纷纭乱世,独享太平宁静,非大智慧所不能为。人生就是这样:心态若改变,习惯就改变;习惯若改变,性格就改变;性格若改变,命运就改变。

欲知人生真谛,古人有三句精华语录,读透让你豁然开悟

1、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释义:施恩给别人,没有报答别人的恩情厚道;争名夺利不如舍弃功名利禄闲适;自命清高没有坦诚做人真实。

引申:施恩给别人目的有时并不单纯,也许是为了自己心安,也许是为了笼络别人,也许是为了获取名声。虽然是助人,但目的是利己,并不会让人觉得真诚。

有节操的人不会做沽名钓誉之事,大凡有了名声,就会失去平静的生活,站在聚光灯下,谁不是曲意矫情,伪饰自己。所以真正的人生就是:本分做人,勤奋做事,平淡是真!

2、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释义:能从最迷惑人的境地识破迷惑,碰到任何情况都能清醒;把最令人纠结的事情看淡放下,碰到任何情况都能平静豁达。

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识破世间一切迷障;只有放下一切挂碍,才能认识人生真正的意义。心中放心不下,是欲念还在牵挂,将名利之心看淡,心境自然开阔。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心中无挂碍,何处惹尘埃!

3、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

释义:名利的欲望太强烈就等于跳入火坑,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沉入苦海。

引申:相由心生,相随心灭。心中有利欲之念,人心就变得贪婪,人生也坠入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中。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航登彼岸。只有心中清净,才能浇灭欲火,静心清凉,登上解脱的彼岸!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鬼谷子名言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