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什么意思啊?

美好瞬间 2024-08-01
导读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用此题诗,为其代表作之一。《将进酒》是一首抒情诗。李白抒情诗打破了传统的温柔敦厚的..

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什么意思啊?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用此题诗,为其代表作之一。《将进酒》是一首抒情诗。李白抒情诗打破了传统的温柔敦厚的诗教,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多是十分强烈的。诗人善于用力透纸背的语言把强烈的感情表达得淋漓 尽致。例如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写恨,“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写高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此诗也是如此, 写人生短暂之可悲,畅饮抒情之可贵,对于未来的自信与绝望,饮酒产生欢乐与悲哀……这些有的是互相矛盾的,但诗中一律把它们推到极端,并表现得淋漓尽致, 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词语解释

青丝: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

"人生苦短须尽欢"是出自哪首诗?全诗是什么?

李白《将进酒》全文

将进酒·君不见

[ 唐 ]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是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创作的古体诗。

通俗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整体赏析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绪。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诗篇开头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气势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此时在颍阳山,距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所以借黄河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景象之壮阔,并不是肉眼可见,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人生知己须尽欢的诗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zhuàn)玉何(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yuè),斗(dǒu)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阔景象,绝对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李白一生写的所有诗

1. 关于人生需尽欢的诗句

关于人生需尽欢的诗句 1."人生苦短须尽欢"是出自哪首诗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何(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yuè),斗(dǒu)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绪。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阔景象,绝对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带有夸张。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

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

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彩大大增强。

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

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

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

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

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

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

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

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

2.人生得意须尽欢 类似的诗句

玩世不恭,LZ 疯狂收集李白的诗句就对了 李白的诗全是这种特别轻狂的 就那种别人都是孙子的感觉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其实将进酒整篇都很牛B啊,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最符合你的要求的就是这首啊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个好像是歌词

风流少年时 笑看浮生变 神仙府里赛神仙 谈笑江湖间

醉卧美人膝 醒掌天下权 乱世风云出我辈 金戈峥嵘归

另外不知哪个才子写的现代诗:

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太平间里吼一声,不服气的给我站起来

还有什么。

不过头点地,要死也要屌朝天

3.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的句子

玉壶吟

李白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而高咏涕泗涟.

凤凰出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宴.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锁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是什么意思

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意思是:人生想要快乐就应该及时行乐。

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 ,摘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该句的翻译是: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扩展资料: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白

《将进酒》原文|赏析

李白一生写的诗如下: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赏析:这句诗是李白的《将进酒》中的一句,它以雄健的笔触,描绘出黄河从天而降,奔腾不息,直至流入大海,不再回头的宏伟景象。这句诗不仅是对黄河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转、岁月如梭的深刻感慨。

在诗中,李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现黄河的气势和力量,如“天上来”、“奔流到海”等词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这句诗也蕴含着李白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黄河之水虽然奔腾不息,但最终还是无法回到源头,这不禁让诗人想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这句诗还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黄河之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奔腾不息的河水则象征着人生的不断追求和奋斗。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时间的珍惜,同时也鼓励人们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赏析:这句诗是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前两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这句诗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画面。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床前,凝视着明亮的月光,思绪万千。

诗人在寂静的月夜中独处他乡,无法入眠。当他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时,不禁怀疑月光照耀在床前的清冷感觉就像是铺在地面的浓霜。这种错觉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诗人过于思念家乡而变得心神不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深。

在“疑是地上霜”这个句子中,“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迷离恍惚的心理状态,而“霜”字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这种巧妙地运用环境和氛围来表达情感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和意境美。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赏析:这句诗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景色“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描述了香炉峰在阳光的照耀下升起紫色烟霞的景象。

香炉峰位于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因此得名。阳光照耀下,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这个“生”字将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句诗则描述了从远处看去瀑布好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悬挂山前的景象。“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这个“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了遥望中的瀑布,表现了瀑布的壮丽景色。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鼉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据《宋书·鼓吹铙歌》,十八曲中有《将进酒》。古词云:“将进酒,乘大白。”大白,即大酒杯。可知这一乐府古题,自汉以来,即已饮酒放歌为言。李贺此诗,基本上继承了传统的题旨,但在思想、艺术上又有新的发展。

李贺为什么要写人生短暂、纵酒放歌、及时行乐这样的内容?这与他本人的人生体验密切相关。我们知道,李贺本是唐室之宗孙,才华横溢,读书写作勤苦,早岁即知名于世。在以诗取士的唐代,仕进本来是很有希望的,但中唐之世,社会已经腐朽,不仅他的家庭已经没落于社会下层,而且他本人也因“父讳” 之谤(“父名晋肃,贺不得应进士举”。因“晋”与“进”同音)被排挤于仕进之外。他奋斗,他抗争;甚至象韩愈这样的大文学家也写《讳辩》来为其鸣不平,都无济于事。“不平则鸣”,因而他将满腔的愤懑发而为诗。

诗分两大段,首段为前八句,次段为后四句。

首段是写饮酒行乐的场面: 酒杯是水晶杯,酒是琥珀色的陈年美酒,滴滴香浓的美酒滴下来就如同红色透明的真珠。美酒如此,佳肴更是珍奇水陆八珍难于一一陈述,诗人便以 “烹龙炮凤”概之。那烹饪爆炒的声音就象 “玉脂” 在釜镗中抽泣。在罗帏绣幕的宴席厅堂,有众多娇好的美女陪侍。在丰盛的宴席之上,人简直就象被围在香风之中。美女们,或吹龙笛玉箫,或敲击鼍(tuo驼) 龙乐鼓,或启皓齿而歌声悠扬,或扭细腰而翩跹起舞,真是令人心醉神迷,欢快之极。——应当指出,这些都不是、也根本不可能是李贺所经历的实际生活。李贺一生贫病潦倒,只有过不到三年的 “奉礼郎” 生涯;那种“从九品” 的低级文官,“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清苦得几乎无人往还,吃的是“长 (镗)”“江米饭”,连一盘素菜都没有。用诗人自己的话说,过的只不过是“刍狗”(祭祀中的牺牲物)般的生活,哪里还会有如此骄奢之举和丰美的酒馔!诗人所写,只不过是玩世不恭的愤激之词,胸中郁结时的调侃之语。

次段是写自己为什么要如此醉死梦生。“况” 字是承接连词,它承上意而叙其由。字面是说,况且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桃花如红色的乱雨纷纷落地,所以劝君还是终日喝个酩酊大醉为妙,因为即使最爱喝酒的刘伶,死后也喝不到一点美酒啊!——字面的背后,是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唐王朝也如春将过去而难于复兴,自己也毫无前途,不如一醉方休。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语言瑰丽,工于修辞,善于烘托: 诗人用大量的篇幅来烘托及时行乐的情景。先写宴席之华贵丰盛,酒杯是“琉璃钟”;杯中之美酒是“琥珀浓”;酒的醇浓度如 “真珠红” 那样美好澄彻;庖厨中正在烹饪的美味佳肴是 “烹龙炮凤”;宴席厅堂中的陈设是 “罗帏绣幕”,而且是“香风”拂拂。诗中所写物象之华奢,色泽之瑰丽,都形容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修辞方面,诗人运用了形容词 “琉璃钟”(琉璃,即水晶,是以此形容杯之名贵),夸张语“琥珀浓”(琥珀为透明固体,酒再醇浓也不会成为固体),比喻格“真珠红”(是比喻酒色浓香如同真珠般红而明透),借代式“烹龙炮凤”(古代有八种最名贵的珍馐名菜,以“龙肝”、“凤髓” 代“八珍”名肴,是修辞中的“部分代整体”辞式)。通过一系列修辞手段的运用,既渲染了宴席酒肴之名贵,又渲染了无比欢乐沉醉的气氛;爆炒菜肴的声音和席间的气氛声息,本是很难形容和描摹的,而诗人以“玉脂泣”、“围香风” 出之,便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至于对宴席上音乐歌舞的描写,遣词造境也很奇妙。如把弄箫吹笛写作“吹龙笛”,把敲鼓击节说成是“击鼍鼓”,把美女的启齿妙唱说成是“皓齿歌”,把 *** 的起舞写成是“细腰舞”;前者是以乐器的名贵暗示其音乐的悠扬婉转,后者是以献艺者的特征描写其声色之醉人。由于紧紧抓住了吹、击、唱、舞中最优美、最具有特征的部分来加以形容夸张,这就给人以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之感。另外,象第二段中的“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什么如什么”,这本是一种很贯常最普通的比喻手法,但由于它和上句的“春日将暮”连接起来,又在“如红雨” 之前冠以“桃花乱落”,这就把暮春即将过去时的物象特征一笔写尽。杜牧在 《李长吉歌诗叙》 中说,李贺诗的风格,“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此评,可以说抓住了这类作品的主要艺术特征。

第二,略貌写神,善作“不经人道语”。李贺此诗,既不用叙述语言联络,也不作理性说明,全诗的构成,都是用一个个画面对接;让读者观画面而得其意境情思。全诗除一“况” 字,再没第二个连接词,这就如同**中的“蒙太奇”(镜头剪接),乍看都是独立镜头,细想却见其中脉络。这样,读来便感到精炼、准确而又韵味无穷。如“琉璃钟,琥珀浓,小槽滴酒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这些不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画面么?但读而思之,诸物象并不给人以脱节之感,而且通过物象的衔接,给人以精彩完整的印象。如果再仔细分析,更能见出诗人在艺术上的独到处。首先看出,这段描写,一反其他诗人常用的“夜光杯”、“琥珀色”、“水晶盘”等通常用语和描写手段;其次,诗人虽身处元和之间,但他却舍弃了 “元和体” 中 “罗八珍”、“溢九酝”“果劈洞庭桔,脍切天池鳞”等美味佳肴的罗列,也去掉了句中常有的动词;其三,它略去了入席者常用的“盛来”、“欲饮”、“厌饫”之类动作;其四,也省去了 “饱食”、“醉看”、“惊听”等入席者之神态。因为有了这些一反诗人们的惯常用语和省略之笔,所以造成了李贺“不经人道” 的特有语言特色。

第三,接转奇突,主题豁然。诗的首段,是关于人间乐事的瑰丽夸张描写,次段突作翻接,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景象。诗人以极不协调的转接,揭示了内心的愤懑、痛苦和矛盾。前段以人间乐事反衬死的可悲,后段以春将暮去、终日酩酊、死后寂灭来揭示其死既可悲、生亦无聊、万事蹉跎、世事难为的矛盾心情。这种揭示是极其深刻的,所用的艺术手法也是不落窠臼的。

理解了李贺此诗的这三个特点,再回顾我们在特点其一引用 《李长吉歌诗集叙》 的那段话,印象就更加深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为我一曲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