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散文和议论散文一样吗__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 诗歌、(长篇、中篇、短篇、小)、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
16.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7.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 ②空间变换法 ③稳步换景法 ④分门别类法
19.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ü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ü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ü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ü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ü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ü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1.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2.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3.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4.续写结尾。 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7.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 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 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 思想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3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第四讲,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以记叙人物、、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抒情性散文,主要以抒发作者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与叙事散文比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不以记人叙事为主,而以抒 *** 感为主;记人写事,描写事物,意在依据这些对象,抒发作者的情感。 2.文章结构按作者感情的发展来安排,一般没有贯穿全篇的完整故事情,,而是依据抒情的需要组织层次结构。 3.常用象征表现手法,表达丰富而又含蓄的 *** ,引起人们广泛的追思与联想,产生感情的共鸣。.语言优美,富有文,以为深长,耐人寻味。 . 你要的各种洋文很多,建议你去参考名家的作品? 朱自清的背影杨朔的泰山极顶、香山红叶、张洁挖荠菜和杨朔荔枝蜜....,对你学习有所帮助。记叙性散文和抒情散文的根本区别是在文中是否有抒情的部分,也就是表达作者情感的片段。
记叙性散文主要是记叙事情,而抒情散文一般写人和景物通过画面的描述来达到一种喻情于景的效果,,反正就是从侧面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着良种文章一般只要阅读完都能分辨出来,除了既有记叙又有抒情的综合性散文
请说一下说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和议论文区别,以及特点?
概念阐释 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议论性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哲理散文等。与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相比,议论性散文写法上更为自由灵活,往往是随兴而生,有感而发,它并不集中记叙某人某事,也并非倾尽笔力抒发主观情感。议论性散文表现的是作者对世态人生的洞察及由此而获得的一种灵感和才思。它与抒情性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性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性散文重于感情。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议论性散文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能以情动人,又能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议论性散文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由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现象等引起的感想。议论性散文将议论、抒情和记叙有机融合在一起,行文自如,不摆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风格。
鉴赏目标
一、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寻情,仔细体会议论性散文借事说理、寓理于事、因情悟理、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二、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在分析和鉴赏议论性散文时可以借用分析议论文的一些方法,如分析文章中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用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评价议论性散文中所用的技巧,但也应注意议论性散文常将抽象理论融入生动事例中解说这一特点。
三、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经典阅读
锻造心情
□毕淑敏
心情好像一种很柔软的东西,经常因了自然界的风花雪月或是人世间的阴晴冷暖,剧烈波动着,蛛丝般震颤飘荡,无所依傍,哪里用得上“锻造”这样充满金属音响的词呢?
心情于我们是那样的重要。健康与美丽,如若没有一份好心情,犹如沙上建塔,水中捞月,一切都无从谈起。心情与我们形影不离,不,它甚至比影子的追随还要固守得多。光不存在的时候,影子就藏在深深的黑暗中了。只有心情牢牢粘附在胸膛最隐私的地方,坚定不移地陪伴着我们。快乐的人,在黑暗中也会绽出笑话;凄苦的人,即使睡着了,梦中也滴泪。
心情是心田的庄稼。只要心脏在跳动,心情就播种着,活跃着,生长着,更迭着,强有力地制约着我们的生存状态。可能没有爱情,没有自由,没有健康,没有金钱,但我们必须有心情。
心情是我们的收割机呢!如果你懊丧,收获的就是退缩畏惧和一事无成;如果你落落寡合,只一味地倾诉苦难,朋友最终会离去,留你孑然面对孤灯;如果你昂扬,希望就永远微茫地闪动,激你前行;如果你百折不挠,生活每一次把你压扁,你都会充满了韧性和幽默地弹跳而起,螺旋向上;如果你向每一丛绿树和鲜花打招呼,它们必会回报你欢笑与芬芳。
如果你渴望健康和美丽,如果你珍惜生命每一寸光阴,如果你愿意为这世界增添晴朗和欢乐,如果你即使倒下也面向太阳,那么,请锻造心情。它宁静而坚定,像火山爆发后凝固的岩浆,充满海绵状的孔隙却坚硬无比。它可以蕴涵人生的苦难,但绝不会被苦难所击碎。它感应快乐的时候如丝如弦,体贴人间的每一分感动;它凝重时如锚如链,风暴中使巨轮安稳如磐。它在一次次精彩的淬火中,失去的是杂质,获得的是强韧。它延展着,包容着,被覆着我们裸露的神经,保卫着我们精神的海洋与天空。它是蓝色澄清的内心疆域,在那里栖息着我们永远不疲倦的灵魂。
让我们的成品——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覆盖生命中的每一个清晨和夜晚,从此不再与外界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不再因身体的顿挫不适而万念俱灰,不再因生命的瞬忽飘逝而惆怅莫名……
人生因此健康,因此美丽。
愿你永远有个好心情!
(选自《话说心情》)
灵犀一点
毕淑敏告诉我们,心情是可以锻造的,经过水与火的锻打,经过风与雨的洗礼,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澄澈,变得明净,变得纤尘不染。带着这样一份心情,行走在人世间,就不会在荣辱得失中纠缠,就不会在是非恩怨中计较,就会变得淡定从容,就会变得豁达大度,而身边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眼中美丽的风景。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寸光阴,为这个世界增添晴朗和欢乐,让我们面朝大海,去欣赏春暖花开。
时文速递
在一盏很小的灯里,住下
□朱成玉
夏日的夜晚,路灯下面,成群的蛾子恣意飞舞。
仿佛一个节日。
如果蛾子们可以歌唱,整个城市将陷入歌的海洋,难以自拔。
蛾子们的生命是短暂的,有的甚至是朝生夕死,但它们并不为自己短暂的生命哀叹,而是尽所有的能力来庆祝、来狂欢,直到精疲力竭。
它们在享受生命。不浪费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凌晨之后的露水很冷,会凉却它整个身心。但是蛾子并不退缩,依然在夜里飞奔、狂舞。最后,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盏很小的灯,然后收起翅膀,安然睡下,去赶赴命运的再一次轮回。
蛾子们的狂欢让我动容。在上帝面前,我们同样是渺小的,如同这飞蛾。而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股票、住房、隐私、考试……这一切仿佛生命之海中的一个个暗礁,随时可以令你的快乐搁浅。
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蒸汽机发明导致的交通工具迅猛发展,极大地扩充了人活动的空间。但谁能说清80天游玩地球一圈的人最终收获的是快乐还是忧愁,谁又能说清终生足不出村的老妪的一生是幸福还是可怜。
网络把整个世界连为一体,在被碾平的世界里,我们拥有了无限的信息,我们的眼睛从来没看到过如此多彩的世界。随便敲几个键,连月亮的背面都呈现在离你不到两尺的显示屏上。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的心却为何感到越来越孤独?
我是那样怀念没有网络没有电话的年代,我更憧憬为了参加一次考试要提前三年出门,除了带上文房四宝还要有书童相伴。来了兴致,可以随处题诗作画,路在脚下,全然是一个人的江湖,一个人的快意恩仇。
散文的分类
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意思就说更注重抒情,而议论文跟注重于逻辑性。你这个议论性散文大概是归在说理性散文里,从表达方式划分散文只有说理,叙事,抒情三类。
散文和议论文的区别是什么
散文的分类:记叙、抒情、哲理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以叙事、写人或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事情的具体叙述,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或对景物的生动描绘,表现的意义、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作者的深刻感受、真挚感情。
2、抒情性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抒情性散文以倾吐作者浓郁的感情为主,重在用抒情笔调、象征手法写景状物,在描写中抒发情感。
3、哲理性散文: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议论说理的散文。哲理性散文以论述道理为主,用形象说理的方法,用形象来说话,融逻辑性、形象性和抒情性于一体。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 wén。一指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需要注意的是,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和过渡段的段首、段尾等处。
特点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从根本上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散文分为哲理性散文
区别: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议论文可以以散文的方式写,也可以以其他的体裁来写。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彩的语言运用上。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抒情散文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抒情散文是作者的鲜明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文中有我,重在抒情”。
2、诗情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立意清新,精心结构。
4、抒情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具体地说,即:①托物抒情;②因事(人)抒情;③借景抒情。
5、语言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音律优美的特色,是诗一样的语言。
说理散文和哲理散文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4)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摘自百度百科,经简单编辑,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有帮助请记得好评,新问题请重新发帖提问,谢谢 1、最好是小朋友自己写的;一定是和生活比较贴近的;语言要简单易懂的; 2、为你奉上几篇,请你参考: 儿童散文 《城市变森林》(杜风) 墙边种了一排爬山虎,它们伸出小脚爬到墙上,砖墙变成了绿墙。它们爬到窗框上,窗口变成了绿窗子。 爬山虎爬呀,爬呀,爬上屋顶,爬满整座房子。小泥砌的砖房子,变成了绿房子。 绿茸茸的房子,盖满叶子。夏天好阴凉。蜜蜂、蜻蜒在绿房子上飞着,憩着。 秋天,树木的叶子黄了,落了。房子也落叶了。 到了春天,暖风一吹,燕子飞过,房子重新长出叶芽,密密丛丛红色的嫩芽芽。 我们的房子活了,变成了活房子。 如果城里的人都种爬山虎,所有的房子就会变成一座森林。 我们天天住在森林里,在森林里踢球、读书、上街、睡觉。那该多有趣。 《妈妈的眼睛》(江日) 我爱天上的星星,更爱妈妈的眼睛。 妈妈的眼睛闪烁在我身边,星星离我太远太远。 每天清晨,当我醒来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妈妈的眼睛。它告诉我:"孩子,新的一天开始了,赶快起床吧!" 太阳下山了,窗外的天空渐渐黑下来,屋子里亮起了灯光。妈妈的眼睛比灯光更亮,照耀着我的全身,照亮了我的心。 炎热的夏天,电扇送来的风也是热乎乎的,妈妈的眼睛里,淌出两股清清的泉水,给我送来一阵阵凉意。 冬天,窗外飘着雪花,人们裹着棉衣,戴着绒帽,身上还是感到冷。这时妈妈的目光射到我身上,就像两道阳光,结我送来了温暖。 妈妈的眼睛,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是闪烁在我身边的两颗最亮最美的星星。 《一只小蜻蜒》(樊发稼) 早上,我坐在窗口,正在看一本有趣的小人书。 突然,一只小蜻蜓从窗外飞进屋里,我赶紧关住玻璃窗,轻轻逮住了它。 小蜻蜓一会儿撅撅尾巴,一会儿扑扑翅膀,样子很着急,好像在说: “**姐,放了我吧!爸爸妈妈一定到处在找我,找不到我,他们会伤心地哭的……” 我对小蜻蜓说: “小蜻蜓,你放心吧!我不是那种淘气鬼,我不会剪掉你的翅膀,不会伤害你的。我知道你会捉牛虻、吃蚊子,帮我们做好事……” 在灿烂的阳光下,我把这只可爱的小蜻蜓,轻轻托到窗外,小蜻蜒从我的手上快活地飞走了,好像听见它说:“谢谢你,**姐!**姐,再见!” 小蜻蜓飞走了,我心里很快乐。 《一朵会说会笑的山菊花》(滕毓旭) 孩子和妈妈在树林里捉迷藏。 两只粉红色的蝴蝶从妈妈身边飞走,追着扑楞楞的小辫儿,飘进花丛里不见了。 “妈妈,你找呀,看我藏在哪?” 妈妈故意不往花丛那边看,却向一棵大树走去。树儿轻轻摇,发出哗啦啦、哗啦啦的响声,一簇簇小蘑菇,擎着伞儿站树下。 "妈妈,别到大树后面找,那里有小鸟,别吓飞了它!" 妈妈停住了,还是不往花丛那边望,却故意用手拨开草丛。一只大肚蝈蝈被惊动了,一个高儿蹦到草尖上,悠悠打起了秋千。 "妈妈,别到草棵里找,那里有小兔,别吓跑了它!" 这时,妈妈踮起脚尖儿,一步步向花丛走去。孩子闭着眼,格格笑着。突然,妈妈一下把孩子抱住了。 孩子仰着脸儿,不明白地问:“妈妈,你怎么知道我藏在花里呀?” 妈妈甜甜地说:"我的小妞妞,是朵会说会笑的山菊花!" 《我爱哈尔滨的冬天》(刘兴诗) 公园里,一盏盏冰灯都亮了。高高的宝塔,神秘的城堡,还有桥呀,火箭呀,都是透明的冰块雕刻的,映出了黄澄澄,绿幽幽的灯光,真像一个童话世界。 我最喜欠逛冰迷宫,在高高低低的冰墙里转圈儿。爸爸喜欢喷水池上的冰天鹅,瞧,它伸着长长的脖子,张开翅膀像是要冲天飞去…… 《太阳公生病了》(安武林) 太阳公公生病了。瞧,他原来红彤彤的脸,变得灰乎乎的,多难看。 小喜鹊把消息传给大家,啄木鸟医生连忙赶来了。 啄木鸟医生看了看说:"太阳公公你感冒了,要盖上被子捂一捂。" 到哪儿找一床能盖住太阳公公的大被子呢? 风姑姑吹呀,吹呀,吹来好多好多云彩,厚厚的云彩盖住了太阳公公。 太阳公公在云彩里捂呀,捂呀,捂得汗水哗哗地流下来。 云散了,天晴了,太阳公公病好了,他的脸红彤彤的,放着明亮的光芒。 《醉人的鸟鸣》(任随平) 天幕像泛白的书页,被谁的大手一页一页翻了过去,黎明就来到了大地? 哦,是鸟鸣,是成群结队的鸟儿集体的鸣叫! 他们多像村庄的使者,不知疲倦,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交换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也许,村庄能够听得懂这些动听的语言。 ——要不,村庄醒来的时候,向阳的土坡上,草芽悄然露出了嫩黄的小嘴,在默默吮吸晶莹的露珠? 一定是,一定是醉人的鸟鸣,在夜里,灌醉了村庄,不小心说出了大地成长的秘密! 《糖人孙悟空》(董恒波) 吹糖人的老爷爷,用一块面团,给我变出来个孙悟空。 我跟孙悟空在一起玩着,玩得真高兴。 我对孙悟空说,你再变呀,变呀,可他却不答应。 一生气,我把孙悟空吃掉了,哼,让你不听我的命令。 嗯?下午,我的肚子怎么有些痛? 呀,一定是孙悟空又变了个小虫儿, 在我的肚子里乱踢蹬!
是一样的 说理散文,就是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说理散文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一般都会阐述一个道理,也有人叫它哲理散文,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在现实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来讲述哲理的散文叫说理散文。 望纳 纪伯伦的组歌的赏析 《浪之歌》赏析 这是一篇借物抒怀之作,也是纪伯伦著名散文诗篇之一。 读完《浪之歌》,透过浪花、海岸这些形象,我们不禁想起了诗人自己,想起他对祖国炽热而苦苦的恋情。熟悉诗人的人都知道,他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远在他少年时代,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求生。后来,立志报国的诗人,又被“莫须有”地遭到放逐。在自己的国土上,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不得不长期旅居异国,身老他乡。然而,这种因贫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除将海外流离的阿拉伯作家组织起来,共同为祖国独立和自由民主而抗争呼号,还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浪之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他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诗中的海浪形象是极为感人的。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面对她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异常感激的,他亲吻她,还容忍了她的“任性”。但与海岸连在一起的“山崖”,却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他这种态度,使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睡神怀抱中沉沉酣睡,唯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然而,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出无限的忠诚。海浪对爱情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 海浪除具有人的特点、能借以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之外,还具有浪的特点。如她的“任性”,总不能平静的心胸,晨昏的情感的变化,潮水涨落时不一的举动等等。都符合海浪的特性。由此也说明,这一拟人形象是塑造得很成功的,显示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 纪伯伦笔下的自然万物仿佛都是诗人的一个面影,一个道具,浸染着他的气息,跳动着他的诗心。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仿佛汇流、回旋在一个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颂着生命、自然、爱情,而生命、自然、爱情,似乎也只是宇宙运行的同一个恢弘的过程的不同表现、不同名称,为了去印证一个最终的和谐——这样的思想对我们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它是纯然东方的。 不同于真实世界,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时而叹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叹息。 也因此,我们方可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 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 诗人的故国地处地中海的东端,这也许是海洋的意象在他的散文诗里如此亲切的原由。那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独自往复拍打着岸边,歌唱复如叹息的大海的梦幻般的图景,一定是这首散文诗诗思的缘起,而这,是仅仅在地图上遥想大海,而未曾在海边久久流连的人所不能写出的。 <<雨之歌>>赏析 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但他的散文诗的内涵常常多于一般的哲理诗,就这首《雨之歌》而言,和哲理诗相同的是,它主要用的也是拟人化的手法,但是它并不以得出某种哲理、教谕为目标,它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具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化约为简单的道理的形象。 在这首散文诗的绝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值得注意的是在诗中对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二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五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是运用于无形。 文中的空间感依然是宽广浩大的,天上地下,雷电云霓,山河湖海,无所不至,但由于拟人手段的广泛运用,使文中的世界成为一个“人之境”。不过,直到第七节“窗户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现,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 原来,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存在,有了他们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他们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 也是因为人的存在,雨才获得了一种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平日常常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一个深邃的精神的世界。 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纪伯伦散文诗中的世界总处在运动之中,叹息、泪水和微笑只是人类世界运动过程的诸面,而自然,乃是人类世界的一面运动着的镜子。 在《美之歌》里,诗人把美当成上帝、真理。她无所不包、无处不在,其力量也非常神奇,可以主宰生死存亡,可以令你获得爱情、灵感,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美丽,净化人的心灵,使社会变得崇高起来。同时,她也可以“赛过狂风暴雨”,摧毁一切。诗人在这里不是在演绎哲理命题,而是用艺术的散文诗形式和优美语言,形象地阐述美的作用与意义。 在纪伯伦前期人生哲学观里,美,有着较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如他认为,“美是一种威严可怕的力量”,是一种“神力”,“只有在美中才有真理”,“只有在美中才有光明”,“美可以使你们的灵魂归真反璞至大自然——那儿本是你们生命的起源”等。在《美之歌》中,也具有这种神秘主义因素,如“我(即“真”)是造化,人世沧桑由我安排;我是上帝,生死存亡归我主宰”等。美成了超然之物,成了主宰生灵万物的神。 在纪伯伦后期人生哲学观里,美,开始逐渐褪减神秘主义色彩,而强调人们自己对“美”实践的重要。如他说:“你们到处追求美,除了她自己做了你的道路,引导着你之外,你如何能找到她呢?”这里强调了要你自己去“找”,又说:“美是凝视自己镜中身影的永恒。但你们就是永恒,你们也是明镜。”“美在情人的心中,真在耕者的臂里。”“世上只有两个元素,美和真。”这就是说,美并不是一切,世上除了美之外,还有真。美不是虚无飘渺的,它是现实的、实践的,创造的,是掌握在人们自己手里的。不过《美之歌》的“美”,还没有进入到他后期这种境界。 《美之歌》这首散文诗的最大特色是,诗人以充沛的 *** ,运用众多而生活的比喻,并把许多经典典故通俗化故事化,把个十分抽象的理念(美)演绎得具体形象,令人神往并引发人们对哲学的深沉思考。再加上新颖的意象和象征,以及运用一连串的排比句,有如一气呵成,行文华丽、流畅而富有音乐性,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不仅是《美之歌》这首散文诗的艺术特色,也是纪伯伦所有散文诗的艺术特色,被称之为“纪伯伦风格”。 纪伯伦散文诗创作的数量多,内容丰富,体式多样,叙述型,抒情型、议论型、故事型、寓言型、戏剧型、单纯对话型、书信型、分行诗歌型、长篇、短篇,以及小诗、格言等等,各种体式都有。他为世界散文诗宝库留下了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 [黎巴嫩]纪伯伦: 幸福之歌 我与恋人相亲相爱。我渴慕他,他迷恋我。但是,何其不幸!在这爱情中还有一个第三者,让我痛苦,也使他饱受折磨。那个飞扬跋扈名叫“物质”的情敌,跟随我们,寸步不离;她像毒蛇一般,要把我们拆散。 我在荒郊野外,湖畔,树丛中寻求我的恋人,却找不见他的踪影。因为物质已经迷住他的心窍,带他进了城,去到了那纸醉金迷,胡作非为的地方。 我在知识和智慧的宫殿里把他寻找,但却找不一,因为物质——那俗不可耐的女人已经把他领进个人主义的城堡,使他堕落进声色犬马的泥沼。 我在知足常乐的原野上寻求他,却找不见,因为我的情敌已经把他关在贪婪的洞穴中,使他欲壑难平填。 拂晓,朝霞泛金时,我将他呼唤,他却没听见,因为对往昔的眷恋使他难睁睡眼;入夜,万籁俱寂,群芳沉睡时,我同他嬉戏,他却不理我,因为对未来的憧憬占据了他整个心绪。 我的恋人爱恋我,在他的工作中追求我,但他只能在造物主的作品中才能找到我。他想在用弱者的骷髅筑成的荣耀的大厦里,在金山银堆中同我交往;但我却只能在感情的河岸上,在造物主建起的淳朴的茅舍中才能与他欢聚一堂。他想要在暴君,刽子手面前将我亲吻;我却只让他在纯洁的花丝中悄悄地亲吻我的双唇。他千方百计寻求媒介为我们撮合,而我要求的媒人却是正直无私的劳动——美好的工作。 我的恋人从我的情敌——物质那里学会了大喊大叫,吵闹不止;我却要教会他:从自己的心泉中流出抚慰的泪水,发出自力更生,精益求精的叹息。我的恋人属于我,我也是属于他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