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经典(一)的主要内容

美好瞬间 2024-09-29
导读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

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佛学思想。另外,书中还有“佛学常识”、“佛林百科”、“佛禅故事”、“佛教名人”、“著名寺院”等版块知识,介绍了一些基本的佛学知识,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佛学的方便之门。

佛教故事经典(一)的主要内容

七上历史:佛教的传入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道教传说是从黄帝开始孕育发展,其实所追求的就是一个"道"字,直到老子的出现,<道德经>成为了道家的最早的经典.总的来说道家的智慧就是表现字"无为"两个字上.可以说道教是中国本土的产物.到了汉代,佛教开始从印度涌入,佛被当时的人们当作另一尊神,在公元2世纪不仅在老子旁边受到礼拜,还被某些道教徒认为是老子的化身,但当时佛教仅被认为是道教的一个特殊宗派,是各宗派中最严谨,最有理想的.正是因为如此佛教慢慢的发展,阻止了道教本身炼金术的发展,使道教逐渐变成了一种纯粹道德的,冥想的长生不老术.正是这样佛教与道教开始区分开来,这种区分主要是:道教徒追求的是修炼成一个长生不老的身体,而佛教徒追求的是摆脱一切身相;而在具体修炼的方式上也有呼吸方式的不同;在行为上佛教有一套严谨的规则去约束,而道教也要按照道德标准行事或纵其天性.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佛教兴趣的增长,佛教更进一步壮大,在公元3世纪,佛教正式独立于道教了.

谁能给我一些藏传佛教的神话故事或者是人物故事

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宗教之一。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鸿儒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它的信仰深入民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正是忠实的写照;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极其繁多,凡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一切总成绩,都可以叫文化。因此,这里我仅想举出文化中的‘文学’一项,用、胡适等先辈们的话来说明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贡献。

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学有五大影响:

(一)国语实质的扩大:因佛典的翻译,我国词汇即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

(二)语法及文体的变化:佛典的科判疏钞之学,为有组织的解剖性文体首次在中国的出现。而禅宗的语录,更是中国文学的一大革命。

(三)文学情趣的发展:我们近代的纯文学,像、歌曲等,皆与佛典之翻译有着密切关系。孔雀东南飞、水兰辞等长篇叙事诗的产生,大概就是受东晋昙无谶所译马鸣‘佛所行赞’的影响。又大乘经典,皆以极壮阔之文澜,演绎极微妙之教理,增进了中国人的想像力,革新了中国人的诠写法,宋元以后章回受其影响不少。

(四)歌舞剧的传入:我国最初的歌舞剧——拨头(亦名钵头),据近人考证,就是从南天竺附近的拔豆国传来的。

(五)字母的仿造:随着佛教的输入,梵文也跟着进来,我国高僧仿照梵文字母来应用汉字切音,因此有唐代守温‘见溪群疑’等三十六字母的制作。

胡适则认为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有三大影响:

(一)佛教的译经诸大师,用朴实平易的白话文体来翻译佛经,但求易晓,不加藻饰,形成一种白话的文体,佛寺禅门成为白话文与白话诗的重要发源地。

(二)佛教文学最富想像力,对于最缺乏想像力的中国文学,具有很大的解放作用。中国浪漫主义的作品,像《西游记》等是印度文学影响下的产物。

(三)印度文学很注重形式的布局与结构。‘普曜经’、‘佛所行赞经’、‘佛本行经’等都是伟大的长篇故事;‘须赖经’一类是体的作品;‘维摩诘经’、‘思益梵天所问经’等是半、半戏剧的作品。这些佛经的输入,对后代弹词、平话、、戏剧的发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贡献,又佛经的散文与偈体夹杂并用,也对中国后来的文学体裁产生影响。

仅就‘文学’一项而言,已经够我们大书特书了。我之所以不怕长篇累牍地来引述它,就是希望我们提高警觉,同时对佛教给以更多的关切与注目。佛教绝不是一般等闲的宗教,无论就人生的任何角度来看,佛教都与我们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它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

原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将军得知一位老活佛说:“第二天早上他离开西藏”。张将军届时去送行。为何那位活佛端坐大经堂中央,不来接待客人。张将军一时不解,就和卫兵一起站着看。见本寺庙的其他僧人来了,围坐在活佛四周,人到齐了。活佛从座位上腾起,先腾起又落回原地,第三次腾起一声巨响,如打了一个大雷,活佛消失不见,只见一朵红云飞去了,什么痕迹未留下。

我国道家有“羽化升天”之说,然而现实生活中遗体变成彩虹而光化,是密宗修炼的高僧可以做到的事。

被称为“虹化”的这种现象,诚为一种奇观。虹化者临终时,打坐的身体不断发光,在发光时形骸不断缩小,由缩小而渐至消失,最后只剩下指甲与毛发;在其肉身发光缩小之际,头顶上方出现一片红光缭绕。这便是藏密修行者追求的死后最高境界——虹霓法身。尚有次等者,其肉身在发光中缩小到一定程度便不再缩小,剩下的形骸坚硬如铁——这与人的缩体现象很相似。

原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的活佛索朗顿珠给人们讲了下属玄秘事实:

1883年,藏传佛教高僧堆炯林巴和仁增白马玛堆兑的弟子中,有14人死时人体虹化。其中一个叫壤日克的弟子,虹化后只留下一片小指甲,至今仍珍藏在多康寺院里。

1935年,高僧多康林仑·扎巴·扎西维色虹化。

德格益龙人索朗杰虹化;他的虹化情景壮观,十多年后担任西藏自治区区委书记的张国华亲眼目睹了当时的场面。

1980年,西藏昌都地区贡觉县的阿达拉姆和察维县的玉拉大姐,两人去世时分别成比例的缩小到20厘米和50厘米高,而且都坚如钢铁。

索朗顿珠活佛还提到,他的导师南开多吉逝世时,打坐处不断发出异常响声和绚丽光化;声响之大,可谓惊天动地,最后只留下弥足珍贵的舍利子。

此外,著名的藏传佛教学者堆炯·吉扎盖西多吉在《宁玛源流》一书中写道:“以南北大圆满库之道,得虹化者不计其数。”

不论哪一派密教的修行人,在修炼密法到达很高的境地后,当他命终时,就会出现虹化现象。他的肉身会化作一道彩虹,朝天上飞去,进入佛教所说的空行净土的无量宫中。

这在常人听来不可思议,在密教的修行者看来,却并不难相信。

透过长年的修炼,修行者的身体内聚集了巨大的能量,当他面对死亡之际,就将这能量把肉体转化为最初组成身体的光质,色身溶化在光中,然后完全消失。

由于所修法门的不同,修行者的虹化过程也会出现不同的现象。较普遍的有两种:

一种修行人命终前,要求独处,死后七天不要动他的遗体。房间中会充满奇异的彩虹般的光。到第八天,人们打开房间,只见修行人的遗体已经消失,只留下头发和指甲。

另一种也是要独处,也允许亲传的弟子在身边,修行人如常盘坐,身体自燃,一道彩虹冲天而去。

青海茶郎寺的郎喇嘛秋气多了杰,他在几十年前圆寂,身体缩小有一小臂高,火化后变成十公分高的金刚体,一直供奉在茶郎寺的佛塔里。郎喇嘛秋气多了杰之弟叫郎喇嘛秋结日,生前穿墙、循士,来去自由,可以不用任何乘具自如渡过黄河,几十年前他也在茶郎寺圆寂虹化了。

1945年大不扎活佛也在茶郎寺虹化,1951年布各斯活佛于茶朗寺虹化。1958年因受当时西藏形势影响,茶郎寺活佛亚当郎木吃被误抓进劳改所,有一次在房子里数天不出来,引起管教干部的注意,推门进去,发现该活佛已圆寂,身体缩小成一小臂那么高。该活佛生前可循土,来去自如。1993年,茶郎寺活佛罗结圆寂后,火化出五色舍利子。

藏区其他地方虹化者也很多。1952年,德格益龙人索郎南杰虹化时,当时的西藏区委书记张国华将军和西藏上层人物土登尼玛等很多人在场,并亲自目睹一位活佛“虹化”走了。大启库者、推烟林巴及其弟子共13人先后全部虹化。

1883年,仁增白玛·雅克及其弟子壤日克在敏珠林寺虹化,虹化后身体缩小成小指般大。

1935年,扎巴地方维色也虹化走了。

1969年,壤塘县的俄未路活佛和班玛县的那希堪布乐活佛分别于修果寺和知钦寺圆寂,身体均缩小到30公分高左右,火化后,出现了五色舍利子。

1983年色达县年龙寺的堪布索尔顿活佛圆寂后,身体也缩小成小臂高,火化后出现了五色舍利子。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