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手指》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品味人生 2024-09-02
导读《手指》的中心思想是说明团结就是力量,五指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作用,缺一不可,强调的是一种团队精神。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

《手指》的中心思想是说明团结就是力量,五指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作用,缺一不可,强调的是一种团队精神。

四年级下册《手指》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用的表达方法。?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5年9月15日),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

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等。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年9月30日,丰子恺结集面世。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丰子恺散文精选集》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身材矮而,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在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啊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扩展资料

文章概述

丰子恺的《手指》主要讲了五个手指不同的姿态、工作及优缺点,阐明了团结一致就能成功的道理。《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体现了他选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题材,即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语言幽默风趣,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感悟生活哲理:团结就是力量。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1941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

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绘画鲁迅》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

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丰子恺的作品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丰子恺散文精选集》(丰子恺)电子书网盘下载阅读

链接: s://pan.baidu/s/1u7pJbr1jlqQTQ_p7FS_uDg

提取码: 7u5x

书名:万般滋味,都是生活:丰子恺散文精选集

作者:丰子恺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9

页数:248

内容简介:

愿你永葆童真,并乐此不疲,去生活

一个人,在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时,怀揣的不是无处可逃的感慨,而是“不如喜悦、不如清心、不如释然”的心态,以一颗童心过生活,这样的人,必定是懂得生活真正滋味的人,也是内心极其强大的人。

全面收录《渐》《大账簿》《梦痕》《给孩子们》等40篇丰子恺经典散文作品,精选40余幅全彩,完美还原丰子恺清新、自然的本色。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让浮躁的心静下来,用心感受日常的一箪食、一瓢饮、一豆羹,安享生活的万般滋味……

作者简介:

丰子恺

散文家、家。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弘一法师学习音乐、绘画,从夏丏尊学习国文。朱自清、郁达夫、巴金、叶圣陶、林清玄,对其文章和赞誉有加。

他的散文风格恬淡率真、意味隽永,富有童真天然之趣。他的或幽默风趣,或恬静淡雅,往往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诗意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著有《子恺》《护生画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

关于丰子恺精益求精的全文故事

丰子恺的作品有《瞻瞻的梦》《十二岁与五岁》等。

1、《瞻瞻的梦》

丰子恺的作品《瞻瞻的梦》是他创作的儿童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小瞻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了一个可以发出音乐的桌子,让鸟儿和兔子在桌子上快乐地玩耍。这个小作品以儿童化的方式,讲述了小瞻瞻在园子里过得很开心,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2、《十二岁与五岁》

丰子恺的作品《十二岁与五岁》描述了一个五岁的孩子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之间的互动。这个作品通过描述他们一起玩闹的情景,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十二岁的孩子表现出对五岁的孩子天真可爱的喜爱和信任,而五岁的孩子则表现出对他们的顺从和放松。

通过这个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儿童天真可爱和纯真的情感,同时也能了解到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成长。

对丰子恺的评价

丰子恺是从革命战争年代走出来,经历了战火和硝烟,并以满腔热情自觉投身到抗日战争、民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中,同时,他从那个年代开始,用美术担负美术家的责任。

1949年建国后,他又走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事业的开拓、建设、发展和革新的道路,并为此奋斗和奉献了一生,创作了许多精品力作,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面貌,并与思想、情怀、技艺融为一体,不忘初心、永远前行,是现代中国美术事业的开辟者和奠基人,并深深的影响了至今的几代人。

丰子恺的影响广泛源于他深厚的绘画功底和一颗细腻而慈爱的心,所以他的画虽简单但十分传神,直指人心底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让人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共鸣,说他为近现代佛教的奠基人一点也不为过。

丰子恺 《生机》 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关于丰子恺精益求精的全文故事:

丰子恺小时候看到课本里面的画非常好的好看,赏心悦目,非常喜欢,但遗憾的是没有颜色,有了遗憾那就要弥补呀,而且这还是可以弥补的遗憾,所以小丰子恺立马行动,拿着画笔开始“涂鸦”,毕竟还小,抹的这里一点那里一点,中间还很有“小创意”的留白。

丰子恺感觉是弥补了遗憾,但是父亲就有了深深的遗憾,这课本画成什么样子了!拿着棒子要打丰子恺。不过还好还好,家里有姐姐,还不是一个姐姐,是六个姐姐,都很喜欢丰子恺,当然要护着弟弟,想想父亲一个对六个,丰子恺总算是没被胖揍一顿,但是这开启了丰子恺的画画兴趣。

后来发现家里有本画谱《芥子园画谱》,里面的画真是太好看了,小小的丰子恺就盯上这本画册,这眼光相当毒辣,因为这本画册真不简单,它是清朝很有名的画谱,很多著名画家,比如齐白石,就是临摹里面的画学习的,同时也不乏临摹之后像打开七经八脉一样恍然领悟的画家。

这么一本数一数二的画谱,在家里是被父亲小心呵护的,时不时拿出来晒晒,晒的时候更是要小心呵护不被虫咬。结果丰子恺每次就胆子贼大的趁父亲不注意把画谱偷拿来临摹,怎么临摹呢?就像我们如今连钢笔字帖那样有张透明白纸盖上面跟着描,每次描工程都十分浩大。

毕竟一不小心墨水就渗透到下面,所以这用笔力道要求极高,所以这和父亲的斗智斗勇中,无形加大练习难度的同时也让丰子恺有更好的锻炼。而且丰子恺乐此不疲,在姐姐们的掩护下,跨过层层难关,每天每天的如此作画。

这么高难度的练习,画的越来越好,慢慢同学们就发现了,那叫一个惊喜,都特别喜欢,都想看。所以在私塾,就出现一种风潮——传阅丰子恺的画,结果传着传着到了老师的手上,老师一问原来是丰子恺的,来到教室询问。被老师这么一问丰子恺只能老老实实回答,不过估计是汗如雨下。

用时间来画画,老师要该骂自己不好好学习了,战战兢兢呀,结果等了一会没等到责骂,就听老师问了一句“你可以画大幅的吗?”“能!”这个时候更要听话,丰子恺赶紧回答,紧接着老师就说“那你能画一幅大幅的孔子像这事儿就算了”。

当时丰子恺是答了可以,但心里没底,没画过大幅作品呀,急得那叫一个热锅上的蚂蚁,而这个时候有姐姐的好处又出现了,姐姐想了个办法,可以把小幅画均分一个一个的格子,大幅也均分一个一个的格子按比例放大。

这办法好,丰子恺赶紧照着临摹,完成了挑战。第二天带到学校,老师非常喜欢,把它挂到教室前,大家每天都对着这幅孔子像礼拜。

扩展资料:

作为画家,他的妙趣横生;作为文学家,他的文字平易温润;作为家人,他洞察生活百态,细细勾勒人间的情味。而这也正是丰子恺心中极为重要的四件事,也是令世人知至今日艳羡不已: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置身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丰子恺好友朱光潜曾经如此总结到,这是丰子恺对于彼时社会与大众的矜悯。

“他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真是厉害了,像个大人一样生存,像小孩一样生活。不乱、不困、不畏、不念,但目前我一样也做不到。”这是当下人最为羡慕的丰子恺式的淡然与豁达,虽然我们很难做到。

丰子恺《万般滋味,都是生活》

丰子恺 《生机》 作者表达的情感是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经过芦沟桥后,丰子恺在1938年创作了《生机》这幅画。画面简洁生动,仅展现出三个物体:残墙、绿芽、红蜓。

在阴暗的残垣断壁处发出一颗嫩芽,蜻蜓振翅而来,一静一动,一红一绿,寥寥几笔勾画出两种生命,交相辉映。强烈的生命感跃然纸上象征着一种新的希望。

扩展资料

《生机》中的墙代表强大、残破和艰难多变,重重的挤压,类如佛教里的悲、苦、疾、难。而芽草是卑微柔弱的,却在拼力生长,正是墙的强大与压迫,突显弱小者的力。

生命在于悲苦中的坚守,在于一种自足,在于一种萌发。墙是焦墨粗笔直线勾勒成方形,而芽草的用笔是细弱的曲线,尤显可怜可爱,给人以“无限生机、生生不息”之感。

丰子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字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以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收入40篇丰子恺经典散文作品,精选40余幅全彩,完美还原丰子恺,清新、自然的本色。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让浮躁的心静下来,用心感受日常的生活,安享生活的万般滋味……

《白鹅》选入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那只鹅一进院子,便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作者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接着,作者便留心观察,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来突出白鹅形态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极其传神的描写出白鹅。比如:白鹅严肃郑重的叫声、像“净角出场一般从容的步态”、像“老爷一样架子十足的吃相”,都让人情不自禁地发笑。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欢白鹅,喜欢像白鹅一样,不苟且,有追求的人!

丰子恺的文章富有童真天然之趣。《阿咪》写出作者和邻居街坊,客人与主人对猫的喜爱,作者在文中指出,猫的确能化岑寂为热闹,变枯燥为生趣,转懊恼为欢笑,能助人亲善,教人团结。即使不捕老鼠,也有功于人生。

我感觉丰子恺的散文,老少皆宜。丰子恺风格独特的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可谓别具风格,他有着国画的深厚根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生动的图像。

我女儿在看到丰子恺的画之后,初生牛犊不怕虎,竟然自己临摹起来,似乎还有那么一点儿意思。

丰子恺的画和文字有机结合,让人看后会心一笑,自然感受到画家童心未泯的天真与可爱。

“小桌呼朋三面坐? 留将一面与梅花”

“家住夕阳江上村,一弯流水绕柴门。

种来松树高于屋,借与春禽养子孙。”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讲出了不宠无惊过一生的人生之味: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讲出了春夏秋冬,清晨与黄昏每一个当下的时间之味:一粒沙里看出世界,一朵野花里见天国,在你掌中盛出无限,一时间里便是永结。

讲出了人生的孤独之味: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讲出了此生已近桃花源的艺术之味:人因为有这样的一双眼睛,所以人的一切生活,实用之外又必讲究趣味。一切东西,好用之外又求其好看。

讲出了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生活之味: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丰子恺用他充满童真又富有哲理的思想,讲述生活“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愿我们在万般滋味的生活中,永葆童真,并乐此不疲去生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剩余:2000